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越講理的人,可能童年找女人過得越壓抑?

更新日期:2021-09-11 02:19:04  來源:www.dealzgarage235.com

導讀胡慎之網(wǎng)絡時代,新鮮事物層出不窮。那些當紅的網(wǎng)絡名詞,不僅傳播速度極快,幾天內就人人使用,詞語本身也耐人尋味,比如“人艱不拆”等。什么是“人艱不拆”呢,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壹個人的人生已經(jīng)很艱難,不要去拆穿他的偽裝了。與此...

胡慎之

網(wǎng)絡時代,新鮮事物層出不窮。那些當紅的網(wǎng)絡名詞,不僅傳播速度極快,幾天內就人人使用,詞語本身也耐人尋味,比如“人艱不拆”等。什么是“人艱不拆”呢,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壹個人的人生已經(jīng)很艱難,不要去拆穿他的偽裝了。與此類似的還有“裝逼”、“端著”等延伸詞語。

“裝”,也許是時下最流行也最貼切的狀態(tài)。我們手機的“朋友圈”就是壹個舞臺。我有壹些朋友,他們在現(xiàn)實中乏味,人到中年,生活在社會底層,可他們的朋友圈,壹水的“高大上”,有哲學、心靈雞湯、養(yǎng)生,有對國家大事的關注、法國遇襲后的蠟燭,甚至有人到了眾人皆醉我獨醒,我為大眾傳福音之人生境界??墒?,面對真實的世界,又似乎缺乏承擔的勇氣,甚至連看壹眼,都感覺到無法呼吸。

他們的生活很分裂。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分裂是壹種防御機制,而且是很幼稚的防御方式。分裂,成為壹種被大眾認可的合理解釋,只要在人前不失態(tài)就可以了。

所以,網(wǎng)絡上的心靈雞湯和成功學才會那么受歡迎,因為這些雞湯讓人們找到解釋自己人生的合理借口,讓更多失意者找到心靈慰藉,但也只是網(wǎng)絡的慰藉而已。有時,偶爾冒句牢騷——“狗日的中年”,也會生出壹種自戀的感動。那種傷感,成為了自己不愿意改變接受現(xiàn)狀的合理化理由。

事實上,在生活中人們有太多合理化的理由,去用于掩飾自己的無能、對規(guī)則的破壞以及欲望。當我們的人生在任何事都需要找個合理借口的時候,也就是不為自己負責的時候了。你感受到了自己的錯誤、自己人生的失敗,可意識上并不愿意去承認和面對,只好去找壹個合理的借口。當然,不愿承認和面對,也就無從談改變,因為缺乏那被人討厭的勇氣。

愛情是最常見的合理化借口

我的熟人老李最近要結婚了,梅開貳度,迎娶比自己年輕15歲的美女蘇蘇。老李愛蘇蘇的年輕貌美,青春活潑,蘇蘇愛老李的成熟和地位,兩人各取所需。老李沒有子嗣,想要小孩,于是整過容的蘇蘇成為他的煩惱,他擔心小孩的樣貌不好看。隨著婚期臨近,老李甚至做夢都夢見壹個無敵丑女拿著壹把刀走向自己,臉上還有傷疤。這樣的擔心,無法與人訴說,折磨得老李日漸憔悴。

而蘇蘇不聞不問,保持著“天真無邪“的笑,和那種刻意的嗲嗲姿態(tài)籌劃著婚禮,花著老李的錢。有朋友勸告老李,老李反而覺得生朋友氣。最后老李終于發(fā)現(xiàn),蘇蘇在和他交往的同時,亦與其他叁個老男人保持著曖昧關系,蘇蘇真正喜歡的是壹個年輕男孩。

這樣的關系本身就是謊言。老李和蘇蘇都生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中,他們希望讓自己的生命通過另外壹個人變得圓滿壹些。有人說,戀愛中的男女會變得很愚蠢,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選擇了退行。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tài)時,放棄已經(jīng)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來降低自己的焦慮。

簡單地說,退行是把自己放到壹個需要被照顧的角色之中,就好比壹個嬰兒需要媽媽照顧,并且嬰兒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比如說有些事情感覺自己做錯了,也可以合理地認為錯不在于我(嬰兒確實是無錯的,可我們畢竟不是真正的嬰兒了)。所謂的不自我負責、幼稚等,可以被理解為個體的退行狀態(tài)。

以愛為名,成為很多內心空虛之人讓自己感受存在以及“剝奪者”證明自己付出最好的借口。在“愛情”設定的情景中,退行似乎是允許的,只要找到個合理解釋:比如因為你愛我,必須承擔我的壹切,這是情感綁架;比如我已經(jīng)很痛苦了,你還想怎樣?(你必須照顧我,給我我想要的)這是道德感綁架;又比如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可以為所欲為等等。

不懂“愛”的人把控制當成了愛,把逃避自我的責任當成“依賴”,由此生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借口,從而逃避真正的現(xiàn)實。

我們不敢面對真正的現(xiàn)實

有次和同行聊天,談到中國人“禮”和“理”的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禮”幾乎成為中國人應對外部世界的壹個工具,可以裝入所有我們無法理解的和不情愿的東西。

壹個小小孩,從小開始就生活在父母的評價系統(tǒng)中,他們學會變成壹個懂禮貌的人,懂事的人,或者說有眼色的人。因為中國人的“禮”可以讓我們獲得好處,成為所謂的“好小孩”,而真實的小孩,往往會被忽略。于是,父母和小孩壹開始就處在兩個世界里,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要成為好父母,而小孩也要照父母的要求扮演“好小孩”的角色。

什么是“好小孩”呢?就是具備這樣特質的丟失了自我的小孩:不愛哭,愛笑,懂事,聽話,并且“好小孩”不被允許談論感受。所以,有人說中國人特別講道理,但不會講感受。從幼年開始,小孩若表達悲傷,就會讓大人“完美父母”的自戀受到挫折。父母常說不要哭了,至于為什么不要哭,父母都能講出100種以上的理由??扇藗冏鳛槿说母惺茉趺崔k呢?要知道感受壹旦被壓抑,總會在合適的機會尋求表達,而且感受壓抑久了,便不會表達了,壹表達就是強烈的攻擊性。就好比高壓鍋里的蒸汽,若不釋放出來,就會有爆炸的危險。不能用正常的方式釋放,就用怪異的方式甚至往相反的方向釋放。比如我有壹熟人,母親節(jié)時在朋友圈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墒撬较铝奶熘?,他談到母親是恨到咬牙切齒的,因為這才是他與母親相處的真實感受。

在“禮”和“理”面前,我們變成了兩個分裂的人:人前,我們很有道理,用符合大眾評判的方式與人相處;而人后,我們缺乏界限,渴望親人無條件包容自己。同時,我們也渴望改變他人,控制他人,因為改變和控制他人壹直以來是我們熟悉的相處方式,“禮”和“理”成為完成控制和服從關系的最好方式。

然而,這樣的分裂,造成了很多惡果。

比如說,真誠在中國社會極為稀缺。在壹個不允許表達真實感受的社會里,真實往往被人認為任性和不懂事。沒幾個人敢于挑戰(zhàn)這樣的社會規(guī)則。曾經(jīng)有銷售培訓的講師很大言不慚地說:做銷售,就是厚黑,嘴上捧著,臉上笑著,心里罵著。

不遵守社會規(guī)則,也是惡果之壹。因為,在中國社會,規(guī)則沒有內化,規(guī)則是符合他人對自己評價的標準而已。在我的個案中,有很多有行為障礙的小孩,母親來求助,特別焦慮??聪逻@些小孩,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基本上在媽媽面前呈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是“聽話”和“乖”,特別維護母親的利益。這些小孩無法完成社會化過程,是因為規(guī)則都是媽媽建立的,而媽媽對規(guī)則的理解也是混亂的。

電視劇《大明宮詞》里有這樣壹個場景,武則天登基做皇帝時說的第壹句話是:你們,要聽話。是的,聽話就是遵守規(guī)則。于君主,臣民只有服從的權利;于這些媽媽們,小孩也只有聽話才能活下去。延伸至生活中,我們都習得了不被人指責和懲罰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隨地大小便,似乎已無關羞恥,只要別人也在做,自己就可以做。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現(xiàn)在有那么多的熊小孩,是因為這些小孩壹開始就沒有學習到社會化的規(guī)則,他們認為規(guī)則是要在人前遵守的,但也是用來打破的,“真理”也會被我們用作合理解釋的借口。

多么可怕,在合理化的借口之下,我們成為無法自我負責的人。人生,就這樣被合理化的借口毀了。

此文為澎湃新聞專欄約稿。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