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心理學人的小船是怎么說翻就翻的心理雜志訂閱?

更新日期:2021-09-17 18:27:04  來源:dealzgarage235.com

導讀漫畫作者、公眾號:喃東尼文案設計:王永大眾對心理學有哪些誤解呢?華牧之丨來自《心理學的幫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誤解壹:心理學家知道人們在想什么你是學心理學的,那么你說說我正在想什么?當周圍人得知了你是學心理專業(yè)的時候,他們會馬上好奇的發(fā)出這種...









漫畫作者、公眾號:喃東尼

文案設計:王永


大眾對心理學有哪些誤解呢?

華牧之丨來自《心理學的幫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誤解壹:心理學家知道人們在想什么

你是學心理學的,那么你說說我正在想什么?當周圍人得知了你是學心理專業(yè)的時候,他們會馬上好奇的發(fā)出這種問題。人們總是以為心理學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應該能透視眼前人的內(nèi)心活動,其實這是壹種誤解。

心理活動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和意志等,并非只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心理學家所做的就是要探索這些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它們?nèi)绾萎a(chǎn)生、發(fā)展,受哪些因素影響,相互間有什么聯(lián)系等等。

心理學家通常是根據(jù)人的情緒表現(xiàn)和外在行為等來研究人的心理。也許他們可以根據(jù)你的外在特征和測驗結果來推測你的內(nèi)部心理特征,但除非具有超感知能力,否則再老道的心理學家也不可能會所謂的知心術;壹眼就看穿你的內(nèi)心世界。

誤解貳:心理學是偽科學

許多人認為心理學是偽科學,都是騙人的。這著實讓搞心理學的人傷心不已。為什么會這樣呢?首先,對于大多數(shù)人,所謂科學,應該有嚴格的實驗操作和嚴格的邏輯推理,比如物理學或數(shù)學,而人的心理是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對它的操作和研究豈不是很玄?人的心理又變化莫測,是個十分難以控制的變量,所以人們認為心理學研究是靠不住的。

其次,心理咨詢往往令人們失望。由于人們對心理咨詢沒有壹個正確和充分的了解,產(chǎn)生了瞬間治愈心理問題的希望,這樣當然會失望。沒有什么藥能瞬間愈病,心理咨詢解決心理困擾同樣需要壹個過程。而且,心理咨詢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咨詢者需要積極配合咨詢師的要求,不能只由咨詢師壹方努力,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諸多的原因,使許多人認為心理學是偽科學。

心理學是壹門正在走向成熟的科學。1982年,國際心理科學聯(lián)合會正式成為國際科學聯(lián)合會的成員。這證明了心理學的學術地位。

心理學的許多研究領域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物理心理學,向來就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相近似。發(fā)展到現(xiàn)在,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從實驗控制、統(tǒng)計學分析,直到結論的提出,都已經(jīng)采取了嚴格的科學設計,都制定了統(tǒng)壹的科學標準。

關于心理咨詢,在咨詢者的積極配合的基礎上,往往需要數(shù)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這是壹個互動的和漫長的過程。所謂冰凍叁尺,非壹日之寒,大家對心理咨詢要有正確的理解和現(xiàn)實的期望,不宜因為急于求成、效果不佳,就否定心理咨詢,否定整個心理學。

誤解叁:心理學家會催眠

很多人對催眠術有濃厚的興趣,因為覺得它很玄妙。提起催眠術,人們又往往想起心理學家。原因之壹,可能是弗洛伊德的誤導。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既然他使用催眠術,那么心理學家應該都會催眠術。另外,可能是緣于幾部頗有知名度的心理電影的誤導,例如日本恐怖片《催眠》。片中的描述和心理學家使用催眠術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純粹為了商業(yè)炒作而對催眠術的作用進行了夸張甚至歪曲。

催眠術源自18世紀的麥斯麥術。19世紀,英國醫(yī)生布雷德研究得出,另患者凝視發(fā)光物體會誘導其進入催眠狀態(tài)。他認為麥斯麥術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經(jīng)性睡眠,因此另創(chuàng)了催眠術壹詞。但催眠的內(nèi)在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催眠術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常用的方法是:要求人徹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在諸如晃動的鐘擺和閃爍的燈光等某個小東西上,引導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象中的星空等,然后誘發(fā)出昏睡狀態(tài)。催眠前要先測定被催眠者的暗示性,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進入深度睡眠狀態(tài),此類人的催眠治療效果較好。在催眠狀態(tài)下,人會按照治療師的暗示行事,可能會有不良副作用,因此應該由經(jīng)驗豐富的催眠師來實施。

催眠術并非所有心理學家必然會的招牌本領。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方法之壹。實際上,大多數(shù)心理學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術的。他們更傾向于運用實驗和行為觀察等更為嚴謹?shù)目茖W研究方法。在國外,催眠術常用于幫助審訊嫌犯,以期使嫌犯在催眠狀態(tài)下不由自主地坦白情況。現(xiàn)在,很多司法心理學家認為催眠狀態(tài)下的問訊有誘導之嫌,很可能使嫌犯按著催眠師的暗示給出所希望的但并不公正的回答,所以對此持反對態(tài)度。

誤解肆:心理學就是心理咨詢

作為壹個新興的行業(yè),心理咨詢蓬勃發(fā)展,越來越火。各種各樣的心理門診、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熱線等不斷涌現(xiàn),通過不同的渠道沖擊著人們的視聽。再加上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制度的實施,使心理學的社會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些動向使很多人壹聽到心理學就想起心理咨詢,以致使它做了心理學的代名詞。另外,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傾向于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去認識壹門學科。而心理學最為廣泛的應用就是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較之其他心理學知識更為大家所熟知,所以很多人將心理咨詢等同于心理學,這是壹種誤解。

必須明確,心理咨詢只是心理學的壹個應用分支。心理咨詢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認識和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擾,更幸福地生活下去。心理咨詢的對象可能是壹個人,也可能是壹對夫婦、壹個家庭或壹個群體。通常,心理咨詢是面向正常人的,咨詢者雖然有各種心理困擾,但并不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如果是嚴重的精神疾病,那就要交給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來處理了。

在發(fā)達國家,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較重,因此心理咨詢機構繁多。如日本的心理咨詢機構,經(jīng)常為人們所稱道。當在工作、生活中面臨巨大的壓力時,就可以到自己的心理醫(yī)生那里去宣泄,比如心理醫(yī)生提供辦公室和家庭設施,隨便讓顧客進行摔、砸等破壞行為以充分發(fā)泄。當然顧客必須支付價格不等的咨詢費用。在國內(nèi),目前的心理咨詢機構多布在壹些高校、醫(yī)院等地方,也有壹些專門的咨詢中心。這是壹個專業(yè)性很強,責任重大的職業(yè)。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有專業(yè)知識背景,足夠的實際技能培訓,以及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誤解伍:心理學家只研究變態(tài)的人

很多人對心理學有這樣的看法:去心理咨詢的人都是心理有問題的人,而有問題就是變態(tài);心理學家只研究變態(tài)的人;與心理學有干系的非專業(yè)人士都是變態(tài)的。這些看法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人在決定進行心理咨詢時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進行激烈的思想斗爭。

為什么會對心理學和心理學家有這樣的偏見呢?壹方面,這和我們的人文傳統(tǒng)有關。中國人比較顧及面子,認為有了心理困擾是不光彩的事,傾向于自己解決,如果大搖大擺的去心理咨詢,就會被人說成是神經(jīng)病了。另壹方面,和媒體的誤導有關。為了謀求利潤,媒體會抓住人們的獵奇心理,在表現(xiàn)與心理學有關的題材時,喜歡選擇和炒作心理變態(tài)。從電視、電影、報紙和雜志上接觸心理學的,很難逃出這種誤導。好萊塢和日本的所謂心理電影便是典型,如《沉默的羔羊》、《精神變態(tài)者》、《發(fā)條橙》、《催眠》等,描繪了心理變態(tài)中最為嚴重的情況,應該對人們對于心理學的這種偏見負很大責任。

人們也常常把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混在壹起。精神病學是醫(yī)學的壹個分支,精神病學家是醫(yī)生。他們的工作對象是心理失常的人,即所謂變態(tài)的人,主要從事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的治療。和其他醫(yī)生壹樣,精神病學家在治療精神疾病時使用藥物;與此不同,盡管臨床心理學家也關注精神病人,但他們不能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要知道,大多數(shù)心理學研究都是針對正常人的,如兒童情緒的發(fā)展、性別差異、智力、老年人心理和跨文化的比較等都是心理學研究的內(nèi)容。

誤解陸:心理學知識就是壹般常識

很多人對心理學研究很不以為然,覺得心理學家整天、整月、整年地搞來搞去,搞出來的只不過是壹些簡單的盡人皆知的常識。這是壹種十分不公平的誤解。心理學知識是來源于壹般生活的,但并非壹般常識,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遠不是壹般常識所能解決和理解的。你不相信嗎?下面證明給你看。下面幾個常識性問題摘自《心理學與你》壹書。試著回答壹下,體會壹下心理學知識與壹般常識有什么區(qū)別。

壹、牛奶壹樣多嗎?

伍歲的瑤瑤看見媽媽在廚房里忙,便走了進去。在廚房的桌子上放著完全相同的兩瓶牛奶。她看見媽媽打開其中壹瓶,把里面的牛奶倒進壹個大玻璃壇子里。她的眼睛溜溜的轉,目光從那只仍裝滿牛奶的瓶子轉回到壇子。這時媽媽突然記起她在壹本心理學書上讀到的情況,便問:瑤瑤,是瓶子里的牛奶多呢,還是壇子里的牛奶多?

瑤瑤的可能回答:a.瓶子里的多b.壇子里的多c.壹樣多

貳、哪壹種決定風險大壹些?

朋友準備把壹些錢作為共同資金在賽馬會上花掉。在每次比賽前他們都分別寫出賭注的意見,然后集中商討,作出全組決定。在每項比賽上,最慎重的決定是壹點賭金也不押,較為冒險的決定是在最有可能獲勝的馬上押少量的賭金,而非常冒險的決定是在不大可能獲勝的馬上押大量的賭金。

與個人意見的平均情況相比,全組的決定可能:a.更慎重b.更冒險c.既不更慎重也不更冒險

下面是心理學上的答案:

壹、瑤瑤會認為瓶子里的牛奶比壇子里的多。壹般情況下,兒童到了柒歲左右才會明白同壹瓶牛奶不管倒到哪里體積是不會變的。瑤瑤只有伍歲,當她看見瓶子里的牛奶比壇子里的牛奶液面高很多時,便會認為是瓶子里的牛奶較多,除非她不是壹般的兒童。壹斤棉花和壹斤泥土相比,哪個更重呢?恐怕這個問題,瑤瑤也是回答不了的。

貳、較之個人決定的平均情況,全組的決定很可能更冒險壹些。這個例子所揭示的現(xiàn)象叫做集體極化。這種現(xiàn)象很難直接的預測,但很容易在心理教學示范中被展現(xiàn)出來。冒險轉移是集體極化的壹種特殊實例。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兩位心理學家分別發(fā)現(xiàn)了這壹實例。盡管兩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方法很不相同,但都得出同樣的結果:全組決定壹般比個人決定更冒險。得出這種結論有兩種假設:第壹,在小組討論中,比較冒險的意見更容易吐露,其他的人此時容易被說服;第貳,在全組討論中,由于壹般人贊賞冒險精神,因此大多數(shù)組員會發(fā)現(xiàn)其他人的決定比自己的決定更冒險,這時較為慎重的人會改變自己的決定。

誤解柒:心理學就是解夢

這種誤解的產(chǎn)生同樣和弗洛伊德分不開。對于多數(shù)了解心理學的人來說,解夢是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最吸引人的部分。這是因為人們總是喜歡挖掘自己和別人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而夢被當作是透視內(nèi)心世界的壹扇天窗。由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家的代表性,許多人把弗洛伊德的理論等同與夢的分析,進而使解夢成了心理學的代名詞。

好萊塢的電影對此也是脫不了干系的,例如《最后分析》,是很多人對心理學的最初了解的來源?!稅鄣氯A大夫》是好萊塢第壹部涉及精神分析的作品,票房成績斐然,使精神分析題材開始在電影中盛行。這部電影的壹個中心內(nèi)容就是解夢,其中有壹句經(jīng)典臺詞,也是許多人以為的心理學家的口頭禪:晚安。做個好夢,明天拿出來分析壹下。解夢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技術之壹,僅僅是心理學熱帶雨林中的壹株樹木而已,怎么能等同于整個雨林呢?

-end-

王大俠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