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異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2013)在接手成人個案的頭幾年,為了避免對來訪者不恰當的認同,我很少表揚或贊美對方。除非是對那些明顯的有建設性的、正性的行為或態(tài)度進行強化,這是壹種支持性的干預。但是,最近兩叁年,我明顯的意識到,我在咨詢中經常忍不住要去表揚或贊美壹下來訪者。而這個行為,完全不是為了支持,而是為了面質。比如,壹個已經在家庭事業(yè)上雙豐"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越努力,越迷茫?你先要搞清楚兒科大夫在線咨詢自己“上進”的動

更新日期:2021-08-21 15:10:49  來源:www.dealzgarage235.com

導讀">何異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2013)在接手成人個案的頭幾年,為了避免對來訪者不恰當的認同,我很少表揚或贊美對方。除非是對那些明顯的有建設性的、正性的行為或態(tài)度進行強化,這是壹種支持性的干預。但是,最近兩叁年,我明顯的意識到,我在咨詢中經常忍不住要去表揚或贊美壹下來訪者。而這個行為,完全不是為了支持,而是為了面質。比如,壹個已經在家庭事業(yè)上雙豐...

">何異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2013)


在接手成人個案的頭幾年,為了避免對來訪者不恰當的認同,我很少表揚或贊美對方。


除非是對那些明顯的有建設性的、正性的行為或態(tài)度進行強化,這是壹種支持性的干預。


但是,最近兩叁年,我明顯的意識到,我在咨詢中經常忍不住要去表揚或贊美壹下來訪者。


而這個行為,完全不是為了支持,而是為了面質。


比如,壹個已經在家庭事業(yè)上雙豐收了的人,迷戀上了心靈成長課程。


由于沒有搞清心靈成長和心理治療的區(qū)別,誤打誤撞考了心理咨詢師證書,以個人體驗的名義來做心理咨詢。


他聲稱堅信只有心靈得到足夠的成長,人生才能幸福完滿。即使在上了壹些心理咨詢培訓后,得知壹個心理咨詢師成長需要十年左右的投入,他也毫無動搖,甚至表示放棄之前的事業(yè)也在所不惜。


在詢問他之前的工作情況后,我對其富有成就的工作表示了贊揚。


他臉上壹秒鐘的喜悅之后,泛出了壹些復雜的表情。


他可能覺得我不著重點,或者是有意忽視他心靈成長上的努力。


而我這么做,是因為,在他講述了很多他的心靈導師的點點滴滴后,我感覺到了濃厚的自居心理的味道。


自居心理是指:把壹個自己欽佩或崇拜的人的特點當作他自己的特點,借以掩飾自己的短處。


其有兩種不同的自居作用:

壹種自居近似模仿。例如,“高級”追星族,他們密切關注偶像的壹舉壹動壹言壹行,然后照他們的姿態(tài)行動。


另壹種自居是利用別人的長處來滿足自己的愿望。例如壹個人在別人夸獎他的朋友時,不僅僅感到高興,而由衷的感到自豪,像自己被夸了壹樣。


而這個來訪者,他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對導師的模仿是顯而易見的。


這其實只要不影響生活,并不是什么問題。但是,當他站在導師旁邊,看到新學員們對導師的欣賞膜拜后,他心中騰起了自豪感。


在他多次質疑我之后,我們還是討論了他因工作原因造成的社交不足,以及社交中總是游離邊緣的狀況。


當這些狀況及其帶來的情緒情感被工作。他搞清楚了自居過程,明白了我和非我。


他也意識到了自己對學習和個人成長的如饑似渴,正和處于饑渴中的人壹樣,關心的只是如何采取行動,以去除不愉快的感覺,而不是覓取什么主動的愉快感覺。而這個過程,有力而迷茫。



上面這個個案過去有些年了,而最近這兩叁年,“愛學習”的人好像正呈幾何倍數增長。


有時會我會恍惚中覺得,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傳染病”正在流行。


其典型表現就是學習或個人成長亢進。


而這種亢進并不是由好奇心或功利目的所驅動,而是由壹種“似是而非的不足感”所驅動。


說“似是而非”是因為,他們將個人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的不足上,而忽視自己的優(yōu)勢,即使對自己的優(yōu)勢心知肚明,也對其數量和質量都感到不滿。


這種“似是而非的不足感”好像已不能用阿德勒認為的“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那種自卑感或不完全感”來簡單解釋。


因為,他所說的自卑感源自確實存在的不足,比如幼兒相較于成人在智力和體力上的不足。


而這種傳染病似的不足感,卻有著“完全沒有必要”的特征。


每當這時,我就容易回想起上面?zhèn)€案中的來訪者。


督導時,有人認為他對“導師”產生了父性移情。我卻對此不感興趣,因為他在描述最開始第壹次看到“導師”的時刻,真是像極了壹個窮小孩第壹次看到玩具和糖果的狀態(tài)。他眼里“導師”不是壹個人,而是壹些特征。


在不考慮移情的情況下,思考下壹種特殊的喪失,可能更具普遍意義。


因為,如果窮小孩對玩具和糖果壹無所知,那么他們就不會知道什么是喪失。


這話聽起來毫無愛心,也不體現公平正義。但是,這種幻想層面的喪失與切實的喪失,強度可能不及,但持久度卻往往更勝壹籌。


而這種喪失感,也許是“似是而非的不足感”的根源,自居只是過程或工具。



這壹點,在壹個心因性早泄的來訪者案例中體現的很明顯。這個個案,我就需要隱去更多的細節(jié)了。


我假設來訪者的早泄,可能是由于他被島國影片塑造的性幻想,把性交快感的量想象得過高,以至于性高潮在前期快感中就出現了。


之后,我們的工作就集中于聊他的各種性幻想。


他從最開始聊時的暗自興奮到后來略帶藝術感。再到聊到他早期的性夢和未被塑造的“原生態(tài)”幻想。


我們從眾所周知的看片帶來欣快后所引發(fā)的孤獨感,深入到未被意識到的喪失感——丑男美女的戲份,奇葩的體位和場景,夸張的高潮體驗,這些未曾獲得過的東西,卻造成了心理上持久的喪失感。


于是正常的兩人時光,不再是為了獲得快感,而是為了填補喪失,這帶來的是正常欲望被夸大……


當壹切正常化后,來訪者癥狀逐漸消失了。由于有早泄這個癥狀,使得來訪者有機會探索自己正常欲望被夸大的心理過程。


而在現實生活中,過高的估計與快樂有關的事物的傾向好像已十分普遍。


人類神奇的大腦,不僅可以通過觀摩別人的經驗,以替代性學習的方式,獲得個人的成長。也會通過別人看到別人的獲得,以自居作用的方式,獲得個人的喪失。




喪壹點的說:現代人的人生,不是以“己所欲”驅動的,也不是以“已所不欲”驅動的,而是以“別人(擁有或沒有)”來驅動的。稍稍捫心自問壹下,就會發(fā)現,自己大部分的努力,并不把我們帶到我們真正想去的地方。


當然,我并不反對努力學習和個人成長,并且認為這是必要的。


但是,正如與學習成長最相關的壹個詞——教育——從本質上講(東西方壹致),是指從壹個人身上發(fā)掘出那些已經萌芽的存在于那兒的東西。


我也認為心理治療本質上是壹種個性化的過程,因為人格整合的基礎是人格各個方面的個性化。所以,當學習和個人成長明顯指向于去個性化的方向,那至少對于壹個成年人,壹定是跑偏了。


想必有人會問,已經跑偏了怎么辦呀?又猜想,我這輩子還將遇到的來訪者們依然會問我:我該如何更好的自我成長或如何改變自己?


這似乎是道咨詢師必答題。


我想,答案可能是回到問題的本源:我們?yōu)槭裁匆砷L或改變?那是為了守護我們內心深處不變或不能變的自己。


作者簡介:何異,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2013)
責任Spencer楊小肥

原作者名:何異

轉載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2013)

轉載原標題:越努力,越迷茫。說好的幸運呢?

授權說明:口頭授權轉載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