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朝靖來源|好奇心研究所「少用“我”,多用“我們”?!贡姸嗳穗H交往技巧貼總會這樣告訴你。人稱確實對我們的溝通有很大影響,“我們”往往比“我”更容易拉近彼此心理距離,消除隔閡。不僅如此,人稱也能拉近或拉遠人們和自我的心理距離,在不"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人稱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用第三人稱談論自己的好真正的高貴處

更新日期:2021-09-08 13:21:49  來源:dealzgarage235.com

導讀">文|王朝靖來源|好奇心研究所「少用“我”,多用“我們”?!贡姸嗳穗H交往技巧貼總會這樣告訴你。人稱確實對我們的溝通有很大影響,“我們”往往比“我”更容易拉近彼此心理距離,消除隔閡。不僅如此,人稱也能拉近或拉遠人們和自我的心理距離,在不...

">文|王朝靖
來源|好奇心研究所


「少用“我”,多用“我們”?!贡姸嗳穗H交往技巧貼總會這樣告訴你。人稱確實對我們的溝通有很大影響,“我們”往往比“我”更容易拉近彼此心理距離,消除隔閡。


不僅如此,人稱也能拉近或拉遠人們和自我的心理距離,在不知不覺間對人產(chǎn)生影響。


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當人們需要自我激勵的時候,常常不用第壹人稱的「我」,而用第叁人稱來跟自己對話。比如在運動到快要放棄的時候,對自己說,「加油!小明!你可以的!小明!」,想跟老板提升職的時候給自己鼓勁:「小明,這是你應得的!小明,勇敢點!」


事實上,許多政客也會這樣,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辯論或接收采訪時,就很喜歡用「特朗普」或「唐納德·特朗普」來代替「我」。


picbygiphy?AdamBlack


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EthanKross做過壹項實驗,讓第壹組的人用第壹人稱來自我激勵,另壹組的人用「你+自己的名字」,隨后公開即興演講。結果顯示,第貳組的人普遍表現(xiàn)得更好,事后對自己的不滿也更少。


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參與者的大腦進行掃描之后,Kross發(fā)現(xiàn)以「我」為中心的思維會觸發(fā)「負面的自我指涉」大腦區(qū)域。用第叁人稱思考方式的人則繞開大腦的認知區(qū)域,也就意味著,它帶來的積極效果是在無意識中產(chǎn)生的。


Kross認為「用第叁人稱來自我激勵」是壹種簡單有效的「心理距離法」,即用外人的客觀角度來看自己的處境,有助于讓自己從強烈的憤怒或痛苦中抽身出來。(但這并不意味著那些用第叁人稱來談論自己的政客,是試圖在壓力下建立心理距離,而不是自我膨脹。)


值得壹提的是,當我們用第叁人稱稱呼自己的時候,經(jīng)常會顯得很萌,但用「我+第叁人稱」的時候就顯得十分霸道總裁。比如「胖虎想喝可樂了」和「我胖虎想喝可樂了」給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究其原因,用第叁人稱來談論自己,就是把自己當做「他者」,而「不能認出自己」是嬰幼兒的的壹大特征(拉康的「鏡像階段」理論認為6—18個月大的小孩沒法認出鏡子里的自己),萌感又往往來源于幼態(tài),因而外表嬌小的女生用第叁人稱來自稱,就會顯得萌(場合和身份不對,就會讓人覺得幼稚)。而在名字前加上「我」,就變成「我知道自己是誰」的同時,又強調(diào)了壹遍「我是誰」,就會給人「自大龍傲天」的感覺。


好奇心研究所:來自「好奇心日報」的壹個常年發(fā)布突破性研究且頗具氣質的公眾號。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