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親子課]五種親子關系害苦孩子

更新日期:2021-08-20 19:54:00  來源:www.dealzgarage235.com

導讀6月2日—6日,在第19屆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yī)學及相關學科協(xié)會國際會議上,來自瑞典、巴西、德國等國的心理學家紛紛將親子關系對青少年的心理影響作為議題。有專家指出,過度溺愛、家庭暴力等不良的親子關系也給中國...

6月2日—6日,在第19屆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yī)學及相關學科協(xié)會國際會議上,來自瑞典、巴西、德國等國的心理學家紛紛將親子關系對青少年的心理影響作為議題。有專家指出,過度溺愛、家庭暴力等不良的親子關系也給中國很多青少年帶來心理隱患。本期《生命時報》特邀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兒童青少年問題專家林紅、河南省精神病院張玉娟副教授為您解讀。

溺愛型

任性自私不禮貌

陽陽是家里的“小皇帝”,從生下來起一家人都圍著他轉。家里人想盡辦法讓他高興,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歸他一人享用,玩具、衣服要什么買什么。有一次,陽陽看上的電動玩具當時沒有買,他便坐在地上又哭又鬧,委屈得不得了!

像陽陽這樣的孩子在中國并不少見,根據(jù)山東省中山心理治療與咨詢研究中心的統(tǒng)計,在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家庭中,溺愛型家庭占到70%—80%。溺愛型家庭里,家長過度寵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接受,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為其爭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四個老人,兩個父母共愛一個孩子,溺愛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有人形象的稱為“四二一”綜合征。

但是,這樣的孩子習慣高人一等、以自我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禮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人際交往中,他們?nèi)狈ω熑胃?、不懂得關心別人,難以交到朋友,逐漸孤僻離群,遇到不滿容易導致攻擊報復等反社會行為。

針對溺愛的孩子,家長首先立即停止溺愛,建立正常的家庭規(guī)則;其次,家庭里是非對錯要分清,不能盲從孩子的行為;再次,教導和鼓勵孩子用平等的心態(tài)和他人交往。

干涉型

缺乏主見難獨立

貝貝從小到大,除了學習,什么事都不用管。吃什么穿什么,和誰玩兒,都是爸爸媽媽說了算?,F(xiàn)在,上初三了,父母擔心他上網(wǎng)、早戀,每天都接送,出去玩一會兒就打個電話問問。貝貝覺得自己就是個“電動娃娃”,有苦沒處說。

干涉型家庭是另一種常見的不良親子關系,占30%—40%。家長出于一種保護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為了使孩子變得更好而細心照顧,盡量給予幫助和囑咐。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的學習、健康、前途等過分擔憂。

但是,由于過分保護,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差,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由于習慣依賴父母,他們做事沒有主見,猶豫不決。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沮喪,甚至焦慮不安。此外,這樣的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現(xiàn)對抗行為,對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故意反著做,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對此,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要給予孩子信任,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負責??梢宰尯⒆舆m當吃點苦。第二,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特點,家長要逐漸放手,不斷調整親子關系,制定適合孩子情況的發(fā)展目標。第三,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財產(chǎn)”,要懂得尊重孩子,讓孩子有做決定的機會。

期待型

膽小畏縮少自信

小楠從小就聽到媽媽在耳邊說“你是媽媽的希望,一定要努力學習,考上名牌大學彌補媽媽的遺憾”、“媽媽一輩子的心愿就寄托在你身上”……現(xiàn)在,一到大考的時候,小楠就特別緊張,擔心自己考不好,甚至睡不著覺,眼前老是出現(xiàn)媽媽期待的眼神。

中國父母往往對孩子以支配的方式進行教育,稱為期待型親子關系。這樣的父母對孩子雖有愛,但常以嚴厲、頑固、強迫的態(tài)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來監(jiān)督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視子女的能力與性格,希望孩子完全遵從父母的要求和標準去做。

用過高的期望要求和監(jiān)督孩子,孩子容易變得敏感,性格膽小畏縮,缺乏自信,獨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動性,不善與人交往。他們情緒不穩(wěn)定、易自卑,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抑郁癥狀。

針對這樣的家庭,第一,家長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給孩子制定目標;第二,不要把孩子當成實現(xiàn)自己心愿的法寶,讓孩子自己決定人生;第三,不要使用下命令的方法教育,而要用溝通、引導的方法和孩子交流。

矛盾型

逆反焦慮易強迫

樂樂愛爸爸也愛媽媽,但他有時候覺得左右為難。為他報什么培訓班,爸爸媽媽已經(jīng)吵了好幾次了。爸爸說考80分去游樂園,媽媽偏說考90分去才游樂園。該聽誰的好?

矛盾型的家庭,常表現(xiàn)為對孩子的管教態(tài)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為有時斥責、禁止,有時卻寬恕、勉勵。父母管教態(tài)度不一致也是矛盾的一種表現(xiàn),例如父親嚴厲,而母親放縱,父親斥責子女時,母親卻來阻止。

大多數(shù)的中國家庭中,母親負擔更多的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對細節(jié)更為關注,對孩子的要求也更嚴格;父親則相對寬松。因此,多數(shù)孩子抱怨“媽媽很煩,太嘮叨”,產(chǎn)生逆反心理。但是,長期的不一致態(tài)度,孩子無所適從,做事難以決定,時間長了出現(xiàn)焦慮情緒,甚至強迫癥狀。

對此,首先,父母雙方都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統(tǒng)一教育目標和計劃,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保持一致;其次,對孩子的表揚與批評要有一貫性,不能自相矛盾;最后,不要將家庭的紛爭、摩擦、矛盾遷移到孩子身上。

忽視型

消極冷漠愛自閉

小欣二年級的時候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跟著爸爸一起生活。小欣的眼里,爸爸每天都忙著工作、應酬、賺錢,幾乎沒和她說過一句心里話,這讓小欣變得孤獨敏感。

在此次國際會議上,瑞典的心理學家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研究者通過對239名孩子進行長達15年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離婚對孩子可能產(chǎn)生巨大的負面心理影響。在單親家庭里,很容易出現(xiàn)忽視型親子關系。這主要表現(xiàn)為家長感情冷漠,與孩子很少溝通,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此外,忽視還可能表現(xiàn)為對孩子體罰、虐待、威脅等。

這種家庭只養(yǎng)不教,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極、孤獨自閉,人際關系敏感,難以交上朋友。對家庭和社會產(chǎn)生敵對心理,甚至受到不良社會團伙的引誘,成為問題兒童或青少年。

針對這種家庭,首先家長要把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納入日程,利用吃飯時間、睡前時間和孩子聊聊學校的事,談談自己的見聞;其次要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長,盡可能抽時間參加孩子的集體活動;再次,家長要正視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必要時咨詢心理或精神科醫(yī)生。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