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規(guī)則意識 > 正文

用了“假藥”之后患者的病竟然好了,不得不知道的安慰劑效應

更新日期:2022-05-06 14:08:51  來源:

導讀  二戰(zhàn)期間,盟軍有一次在搶灘登陸過程中傷亡嚴重,大量的傷員急需手術。但是,由于當時后勤供給出了一些問題,導致麻醉藥物嚴重短缺,這下讓軍醫(yī)犯了難。無奈的軍醫(yī)靈機一動,在做手...

  二戰(zhàn)期間,盟軍有一次在搶灘登陸過程中傷亡嚴重,大量的傷員急需手術。但是,由于當時后勤供給出了一些問題,導致麻醉藥物嚴重短缺,這下讓軍醫(yī)犯了難。無奈的軍醫(yī)靈機一動,在做手術之前先給傷員注射了生理鹽水,并告訴傷員給他們注射的就是麻醉藥。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被注射生理鹽水的士兵感覺疼痛真的減輕了好多。也就是說,原本沒有止痛效果的生理鹽水竟然起到了和麻醉藥物一樣的作用。人們由此發(fā)現(xiàn)了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意思是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癥狀得到舒緩的現(xiàn)象。

  剛開始大家普遍認為,安慰劑效應想要起作用,必須要對病人隱瞞真相。然而,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即便患者明知道所使用的藥物是安慰劑,有一部分人的病情依然得到了緩解。

  有這樣一項實驗:研究者要求參加實驗的被試把手臂放在一塊加熱板上,加熱板的溫度一直在逐漸升高,當被試感覺無法忍受時,可以選擇停止加熱。實驗結束后,研究人員給每個人的手臂上都抹上了一層藥物,也就是安慰劑。

  第一組的被試沒有得到任何信息,并不知道那是安慰劑。第二組被試不僅知道手臂上的東西是安慰劑,研究人員還專門花了一些時間給他們講解了和安慰劑效應有關的知識。第三組被試只知道是安慰劑,但是沒有獲取更多信息。

  實驗結果表明:前兩組被試被燙的部位疼痛感明顯減輕,第三組被試卻感覺越來越嚴重。對此,研究者給出了不同的解釋。

  第一個解釋是和條件反射有關。根據(jù)巴浦洛夫的經(jīng)典實驗,每次給狗喂食之前都先讓它聽到鈴聲,經(jīng)過多次訓練,只要鈴聲一響狗就會不受控制地分泌唾液。人也會表現(xiàn)出類似的行為,人在長大的過程中每次生病,吃過醫(yī)生開的藥之后就會得到緩解。所以,一接觸到藥物,人的身體就會感覺好很多。

  第二個解釋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當病人在遭受病痛的折磨時,最期待能夠得到治療,當他們見到醫(yī)生、使用過藥物之后就堅信自己的病情正在好轉,這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有人曾因為肚子疼到醫(yī)院就診,見到醫(yī)生之后就感覺好了很多,很多都是和心理感受有關。見到醫(yī)生之后,他們確信自己會得到治療,心理上的安慰帶動了生理上的緩解。

  第三個解釋是病人期望效應帶來的。病人都希望自己得到治療之后病情有所好轉,也很希望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注。有一部分病人他們比一般人有著更強烈的認同需求,所以在被醫(yī)生詢問病情時,他們通常會給予積極的回答和反饋,他們這么做更多的是為了迎合他人的需求。

  無論如何,安慰劑效應在治療病人的過程中確實可以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但是,安慰劑效應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病人對醫(yī)生、藥物或某種治療方法缺乏信任,也會反過來影響治療效果,這就是所謂的反安慰劑效應。

  另外,除了醫(yī)療,安慰劑效應在運動、心理療愈等方面都有體現(xiàn)。有人做過這樣一項研究,教練要求運動員必須運動到精疲力盡才能停下來,然后悄悄改動時鐘,讓指針走得更慢。結果發(fā)現(xiàn),很多運動員堅持的時間都會顯著增加。

  在心理治療中,如果心理醫(yī)生能夠使患者確信他們的癥狀會得到緩解或者提供一些安慰劑的治療方案,也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在生活中,安慰劑效應就更多了。比如,小孩子不小心碰到手,疼得哭起來。這時候媽媽走過來,一邊安慰孩子一邊朝著孩子受傷的小手吹幾下,孩子很快就不哭了。似乎媽媽朝著小手吹氣的動作產(chǎn)生了魔力一般。

  目前,人們對安慰劑效應的認識還處在一個發(fā)展階段,也許今后研究人員還會解鎖和安慰劑有關的更多知識,發(fā)現(xiàn)更多驚喜。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