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他犀利地剖析著我們文化中種種病態(tài)的東西;另壹方面,他幫助我們清晰地看到,僅僅作為壹個人,就有多美,因為我們可以享受智慧、享受樂趣、享受性愛……本來很想好好寫點(diǎn)東西,懷念壹下這個世所罕見的奇男子,卻發(fā)現(xiàn)寫不成文,就寫壹些碎片吧。懷念王小波(壹)第壹次聽說王小波這個名字,是1997年秋天。當(dāng)時,我上研壹,壹天和壹哥們聊天,聊了很久后,他突然問我:你常讀王小波的書嗎?王小波是誰...
他犀利地剖析著我們文化中種種病態(tài)的東西;另壹方面,他幫助我們清晰地看到,僅僅作為壹個人,就有多美,因為我們可以享受智慧、享受樂趣、享受性愛……本來很想好好寫點(diǎn)東西,懷念壹下這個世所罕見的奇男子,卻發(fā)現(xiàn)寫不成文,就寫壹些碎片吧。懷念王小波
(壹)
第壹次聽說王小波這個名字,是1997年秋天。當(dāng)時,我上研壹,壹天和壹哥們聊天,聊了很久后,他突然問我:你常讀王小波的書嗎?
王小波是誰?我不知道他,更沒讀過他的書。我回答說。
他解釋說,我的壹些觀點(diǎn)和王小波很像,于是他以為,我常讀他的書。他還說,這個人今年剛?cè)ナ溃苣贻p,好可惜。
好像是當(dāng)晚,我就去了書店。后來還去了壹次書店,分兩次買了他的“時代叁部曲”和兩本雜文。此后,王小波多了我這樣壹個fans。
我先讀了他的叁部小說,才開始讀他的雜文。他的雜文讀起來很痛快,但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他的小說多壹點(diǎn),尤其是《黃金時代》,不是集子,只是關(guān)于陳清楊的那個中篇。
王小波說,這個中篇,他寫了幾十遍。好像是為了對得起他的努力似的,這篇小說,我也讀了幾十遍。
現(xiàn)在,我家里只剩下了王小波的壹本雜文《沉默的大多數(shù)》,就放在衛(wèi)生間馬桶旁。
能放在這個位置的,多是我非常喜歡的書。越喜歡,就放得越久,而這本書放在這個位置,都壹個多月了吧。
(貳)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王小波,我找到的兩個字是——單純。
王小波的小說和雜文,就是來破復(fù)雜,還單純的。他說過,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明白“1+1=2”,但我們的文化,就是非得和壹些最基本的道理較勁,結(jié)果把我們都搞糊涂了。
譬如,他說,智慧、有趣和性愛,是最美好的叁件事。然而,我們弄出了許多不單純的道理,結(jié)果,我們的社會,成了反智慧、反有趣和反性愛的了。
我想,我們宛如生活在壹個巨大的蜘蛛網(wǎng)里,構(gòu)成這個網(wǎng)的,就是我們社會所信奉那壹套糟糕的道德和倫理——譬如叁綱伍常,譬如利他主義,譬如集體主義,等等。
關(guān)于利他,王小波說,他壹開始是信奉的,但后來有壹天忽然想到,如果你為我活著,我為你活著,那大家豈不是太累了。由此,他回到了“利己”上。
關(guān)于集體主義,王小波多篇文章講到了壹個登峰造極的例子:洪水來了,壹個青年去搶救集體的壹個電線桿,結(jié)果被淹死了,于是大辯論開始,人們爭論青年這樣做值不值,最后上頭說,別說是電線桿,就是集體的壹個稻草,都值得這樣去搶救。
不利他,不集體主義,那么,怎么辦?就要回到真正的個人主義上來,就是把精力不再集中到觀察別人道德不道德上,而是集中在個人的智慧、樂趣和性愛上。
不過,最好的個人主義的表述是俄羅斯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他的小說《卡拉瑪佐夫兄弟》中,有這樣壹段對話:哥哥問弟弟,如果殺死壹個小女孩,整個世界就可得救,那么可不可以這樣做。弟弟猶豫了壹小會兒,聲音很小但很堅定地說:“不可以!”
自我中心并非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實際上,個人主義的核心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這個論述的含義:不能以集體的名義去侵害任何壹個個體。
(叁)
王小波的作品,夠單純,但在我看來,他更單純的地方,集中顯現(xiàn)在他的愛情上。
王小波不是帥哥,其實,豈止不帥,簡直是有點(diǎn)丑。
但是,我們知道,男人的相貌不重要,壹個有點(diǎn)丑的大才子,找壹個美女做老婆,似乎是這世界上的壹個定律。
我自己掌握材料有限,就我所知道的大才子中,似乎只有諸葛亮和王小波沒有選美女做老婆。
眾所周知,王小波的老婆是李銀河。我見過她壹次,以我凡俗的眼光看,她的確不好看,但王小波對她壹見鐘情。
那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在報社實習(xí)的時候,王小波第壹次見到李銀河,兩人聊了很久,突然王小波問李銀河,你有男友嗎?
沒有,李銀河如實相告。
那你看我怎么樣?王小波單刀直入,就這樣俘獲了李銀河的心。
能只看情偶的心性,而不在乎情偶的相貌,我覺得這只有壹顆最單純的心靈才能做到。
相比之下,李銀河就不夠單純。她說,她懷疑過,兩個不美的人的愛情會是很美的嗎?
我想,或許王小波根本就不會想這個不單純的問題。
我讀過并摘抄過王小波給李銀河的情書,我覺得那是最好的文字,甚至比王小波最引以為傲的小說還要好,因為那文字里透露的心性太單純了。
(肆)
上學(xué)的時候,我?guī)缀醣痴b過魯迅的所有作品,也喜歡備至,但見了王小波的文字后,我更喜歡。
并且,因此開始慢慢不怎么喜歡魯迅的文章,因為太苦大仇深。他在用無比鋒利的手術(shù)刀解剖中國人時,割傷了別人,也割傷了自己。他崇拜尼采,但也因此忽視了對普通人物的溫暖的抱慰。
王小波手里也有壹把手術(shù)刀,但他是壹邊憂傷壹邊微笑著,解剖中國人的心性的。別人和他壹樣,壹邊憂傷壹邊微笑著或大笑著,明白了很多。
有時,我甚至想,或許王小波是秦統(tǒng)壹后,我們這個民族中罕見的壹個“大寫的人”。
我想,因為利他主義,因為集體主義,我們民族的著名文人,都遠(yuǎn)遠(yuǎn)做不到為自己而活。譬如李白,詩看似豪放,但卻總透露著郁郁不得志的情緒。再如屈原,他投水的那壹刻,可看到了他僅僅作為壹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可透過國家和民族的大義,參悟到僅僅作為人的美,以及大自然和宇宙的美?
這是我們民族的知識分子的通病,我們常常激昂而悲憤地活給民族、活給國家、活給父母、活給帝王……但是,當(dāng)背負(fù)上這些強(qiáng)加給我們?nèi)馍淼念~外重量之后,我們就遠(yuǎn)離了僅僅作為壹個人的價值。
王小波不同,他壹方面,犀利地剖析著我們文化中種種病態(tài)的東西;另壹方面,他幫助我們清晰地看到,僅僅作為壹個人,就有多美,因為我們可以享受智慧、享受樂趣、享受性愛……
王小波給了我們壹個更小的立足點(diǎn),但假若你能站在這個立足點(diǎn)上,會更加踏實更加堅定,更能觸及到生命的本質(zhì),也能更好地觸及到這個世界。
武志紅,中國最受歡迎的心理學(xué)家,用深度的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著有《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心靈的柒種兵器》等暢銷書?,F(xiàn)工作于廣州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
《懷念王小波》
l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