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孩子早戀了,你慌不慌?

更新日期:2021-08-24 23:47:11  來源:dealzgarage235.com

導讀國人杞人憂天的“早戀恐慌”自從20世紀80年代起,國人就開始喋喋不休地討論中學生的戀愛問題,而且發(fā)明了“早戀”這樣一個其他國度很難翻譯的詞兒。人們很少發(fā)現它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真的是“早”,那還能算作“戀”嗎?例如5歲小孩的“過家家”能算嗎?反之,如果真的是“戀”,那又憑什么說它是“早”呢?老天爺、上帝和真主,誰都沒有愚蠢...

國人杞人憂天的“早戀恐慌”

自從20世紀80年代起,國人就開始喋喋不休地討論中學生的戀愛問題,而且發(fā)明了“早戀”這樣一個其他國度很難翻譯的詞兒。人們很少發(fā)現它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真的是“早”,那還能算作“戀”嗎?例如5歲小孩的“過家家”能算嗎?反之,如果真的是“戀”,那又憑什么說它是“早”呢?老天爺、上帝和真主,誰都沒有愚蠢到規(guī)定一個具體的年齡。

其實,這個詞只不過是成年人對于少年的一種社會強制而已。

對于“早戀”的萬千恐懼,都可以歸結為一點:它會引發(fā)性行為,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后果。人們一直想當然地信奉這個假設,而且在傳播中造成“三人成虎”的局面。

筆者2010年在全國195個地方,對14~17歲的少男少女(包括不在學校里的)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卻發(fā)現了人們通常意想不到的一些情況。

早戀的實況

有50%的少男和35%的少女,已經愛上過一個異性。目前已經有確定的戀人的,在少男和少女之中都約占14%。

此外,有33%的少男與29.1%的少女已經有過單相思的經歷;在少男中有29%的人,在少女中有24%的人已經失戀過了。

這并不奇怪,因為已經有81%的少男和88%的少女,目前有知心的異性朋友。反過來說就是:在少年的異性友誼如此普遍的環(huán)境中,那些恪守“男女界限”、拒不交往異性的少年才是少數派,才更有可能“出問題”。

在人們對少年的性行為嚴防死守的時候,卻很少知道,已經有38%的少男和20%的少女,曾經與異性接吻過,還有26%的少男和17%的少女,已經與異性進行過性愛撫。

這種情況意義深遠。它說明,最近30年來的“打壓早戀”屢戰(zhàn)屢敗,迫使中國的成年人(尤其是家長和老師),只能退守到最后的防線:只要沒有“真正的性”,那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專一的“早戀”

在少男中,已經真的性交過的人占13%,極大可能有過的占15%。在少女中,確實有過的占8%,極其可能有過的占12%。

這些數字,可能讓一些人高度緊張,但是也可能使得其余的人松了一口氣。因為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14~17歲少年的性行為,真是少得不值一提。任何對于“少年性亂”的恐慌,實在是杞人憂天。歐美國家的少年到16歲的時候,性交過的比例往往超過一半,可是他們的國家就因此不發(fā)達了?他們的人民就不幸福了?他們的青少年就“一代不如一代”嗎?

對于少男,人們最害怕的是,他們一旦開始早戀,就會身不由己地跨上發(fā)生性行為的“直通車”??墒俏覀兊慕y(tǒng)計分析卻發(fā)現了相反的情況——

少男對于異性交往的知識越多、越是贊成在學校中開展性教育、在調查之前的一年中談論愛情(而不是談性)的次數越多,那么,他們發(fā)生性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小。

進一步來看,如果少男愛上僅僅一個異性,如果他愛上的異性中,只有一個后來成為他的戀人,那么他們發(fā)生性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就是說,少男的專一的愛情不僅不是性行為的推動力,反而是抑制力。

其中的原因,其實人人都懂:一個男人如果僅僅愛一個女人,那么她就是他的唯一。套用上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在世界看來,你只是一個少女;但是在我看來,你就是整個世界。因此,他必然會充分地尊重她、珍惜她、愛護她,就更加不可能發(fā)生那種很可能給她帶來不利后果的性行為。

其實,普天下相愛的成年男女,直到垂垂老矣,不都是這樣來產生和維系自己的幸福嗎?只不過人們常常被“早戀恐慌”蒙住了雙眼,忘記了少男少女其實也不得不遵循這個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

說到底,所謂的“早戀”,錯就錯在不承認少男少女之間的戀愛也是真正的愛情,與成年人的愛情一模一樣。這樣的愛情是上天的恩賜,樂都樂不過來,難道我們真的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到了“人過三十日過午”,才開始苦哈哈地“征婚”嗎?

“亂愛”與“瞎?!?/p>

人們即使不怕少女“早戀”,肯定怕她們“亂愛”??墒俏覀兊慕y(tǒng)計分析發(fā)現:如果少女曾經愛過兩個或者更多的男性,那么她們發(fā)生性行為的可能性,反而比其他少女減少99%。同樣,少女只要不是僅僅愛過一個男性,那么性行為的可能性就降低89%。

這就是說,少女的性行為不是來自“亂愛”,而是出于“瞎專”。因為既然她們對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矢志不渝”,就已經準備好“從一而終”,那么“以身相許”也就順理成章。反之,少女愛得越多,鑒別男人的能力就越強,自己的選擇能力也越強,不會馬上就在一棵樹上吊死。君不見,那些“白雪公主”,在戀愛中往往游刃有余,反而是某些“守身如玉”的女性,動輒就鬧出悲劇來。

成年人難道不也是如此嗎?初戀就結婚的人畢竟是少數幸運兒,“貨比三家”卻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

調查發(fā)現,如果少女沒有失戀過,那么她們發(fā)生性行為的可能性就降低87%。反之,痛徹心扉的失戀,則會使得這種可能性劇增71倍之多。這是因為,那些嘗過失戀之苦的少女,更加容易用發(fā)生性行為來維系或保障再一次的愛情關系。

因此,既然社會不可能阻止少女戀愛,更無法預防她們失戀,那么社會就應該努力去減少那些造成少女痛苦的失戀。

在當今國情之中,誰都知道,這主要來自男方的不平等對待,以及來自少女自己缺乏再次選擇的能力。因此,與其繼續(xù)徒勞無功地打壓“早戀”,還不如及早開始“戀愛培訓”。這真的很難懂嗎?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