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盧悅|壹心理專欄·心之助很久以前,曾經(jīng)有壹部火爆大江南北的電視劇《渴望》,其中的人物劉慧芳,是壹個典型的無自我型完美妻子。如果你不知道《渴望》是啥玩意,你可以看看現(xiàn)在熱播的各種催淚彈電視劇或者韓劇,到處都可以見到這種已經(jīng)上升到毛主席所說的純粹境界的女人。這樣的妻子玩的是當媽媽游戲,而且根本沒有帶男人玩,完全就是自己跟...
盧悅|壹心理專欄·心之助
很久以前,曾經(jīng)有壹部火爆大江南北的電視劇《渴望》,其中的人物劉慧芳,是壹個典型的無自我型完美妻子。如果你不知道《渴望》是啥玩意,你可以看看現(xiàn)在熱播的各種催淚彈電視劇或者韓劇,到處都可以見到這種已經(jīng)上升到毛主席所說的純粹境界的女人。這樣的妻子玩的是當媽媽游戲,而且根本沒有帶男人玩,完全就是自己跟自己玩。
問題是,這些道德楷模們的下場都不是特別好。
為什么呢?
理由壹:得失失衡,有睽人性。
無我完美妻子對家庭充滿熱愛,也非常努力地經(jīng)營,更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對人好,當然不是罪,但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那就是她的不對了。在感情中,付出和回報就像天秤的兩頭,如果失去了平衡,情感就會出現(xiàn)危機。
和我們想象的不同,很多感情問題并不是因為不愿給予,而是不愿接受。聽起來很奇怪,居然還有人不想接受別人的付出。從心理學角度看,人沒有“純”利他行為。你的只問耕耘,其實想收獲的是想“無愧于心”。我們付出時,就會覺得有權(quán)利,而接受時就會感到壹種義務,或者說會有壹種內(nèi)疚。只付出的人,會有壹種清白感,或者說道德的優(yōu)勢,就會感到自己永遠正確。但對另壹方而言,就會有壹種內(nèi)疚,甚至負罪感。
長期積累下來,無私者越發(fā)高高在上,接受壹方漸漸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于是他或者逃離,或者找其他人釋放這種負疚感——出軌。當丈夫做出這種破壞性的行為后,她就可以用這樣的話來證明自己:既然我付出了壹切,那么無論關系上出了什么問題,都是你的錯了。
可問題是,你對周圍人都付出了真心,但為什么你的朋友會那么少?在長輩那里你是個再好不過的妻子,但在朋友和丈夫這里,你卻處處失敗。
理由貳:過度付出,過度要求。
無私者最可怕的壹點偏偏就是她的無私,尤其在婚姻中,無私的付出其實是要給別人壹筆難以消化的情感債,讓對方無法提出任何要求,如果壹旦作出對不起自己的事情,那么那個被迫接收你的好的人,就要承受巨大的道德壓力和情感債務。無私者其實是用壹種“釣魚”的方式,看上去無所求,但其實是要對方簽上壹紙賣身契,抵押的是對方的所有良心。
這樣的人和周圍人的關系上,都處于壹種不平等的關系。行為上,她處處付出,仿佛壹個奴仆;道德上,卻高高在上,壹旦出了問題,就可以盡情控訴對方的無德。這套行為模式,固然可以贏得長輩——父母之愛。但對平等的人際關系,就無法奏效。
我的觀點是,無私的完美妻子有壹種能力,能將夫妻關系發(fā)展成債權(quán)人和債務人的關系。成了恩主的那壹刻,你其實已經(jīng)失去了丈夫。朋友之間借錢為什么是壹種忌諱,因為壹個欠字能把所有的情感耗光,欠錢尚可還,而欠下的情感債如何還來?
其實她做的所有事情的潛臺詞是:我讓你沒有借口離開我,我讓你覺得離開我是壹件傷天害理的事情,我讓你覺得如果離開我就是天字第壹號傻瓜,我讓你依賴我,變成壹個小小孩,這樣就永遠不會離開我。
理由叁:不提要求,不會被棄。
還有壹類無私妻似乎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也許因為她們對這個世界沒有安全感。她們認為,如果拒絕接受其他人的付出,討好所有人,忽略自己的需要,把別人的需要當成自己的,這樣就不會被人拋棄。你總是想向所有人證明自己的價值,自己有多么重要,讓別人欠債,這樣所有人都成為你的犧牲的繩索牽絆的對象。
其實她們壹直生活在被拋棄的恐懼中。但是恰恰是她避免被拋棄的姿態(tài)以及其行為,才是讓她們被拋棄的原因。壹個人壹旦沒有自我,也就沒有了真正意義的價值,她只有物品的使用價值,而沒有壹個人的自我價值。
當我們用“拋棄”來形容壹個關系時,其實已經(jīng)在暗示被拋棄壹方已經(jīng)把自己活成壹種物品,“妻子如衣服”不是男人想定義就能定義的,首先妻子要自己變成衣服,才能被男人用過了拋棄。
對于這樣的妻子,我的建議是:如果付出于你是壹種享受,那么對別人也是如此。你的丈夫因為無法完成付出的釋放,甚至找了其他女人來宣泄他付出的快感。如果你想挽救婚姻就要懂得,愛不是用道德捆綁的物品,從現(xiàn)在起,不要做壹些讓自己越發(fā)清白的事情了。你可以給自己壹段時間做壹個“壞女人”。
本文來自壹心理專欄·心之助。尊重版權(quán),轉(zhuǎn)載須注明作者及:心之助,luyuexinli;新浪微博:盧悅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