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我不是為了說誰好,誰不好。如果你期待在這里看到我「說誰好,誰不好」,那么你肯定會失望,因為在我看來你就是帶著鄙視來的,而這是我所厭惡的。鄙視他人,是某些人用來轉(zhuǎn)移自卑的最好方式。這種鄙視往往無助于提升自我的真實能力、競爭力與眼界,而是壹種充滿惡意的自我" />

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鄙視,關(guān)系的砒國際標(biāo)準(zhǔn)eq測試霜

更新日期:2021-08-30 23:27:55  來源:www.dealzgarage235.com

導(dǎo)讀">寫這篇文章,我不是為了說誰好,誰不好。如果你期待在這里看到我「說誰好,誰不好」,那么你肯定會失望,因為在我看來你就是帶著鄙視來的,而這是我所厭惡的。鄙視他人,是某些人用來轉(zhuǎn)移自卑的最好方式。這種鄙視往往無助于提升自我的真實能力、競爭力與眼界,而是壹種充滿惡意的自我...

">


寫這篇文章,我不是為了說誰好,誰不好。


如果你期待在這里看到我「說誰好,誰不好」,那么你肯定會失望,因為在我看來你就是帶著鄙視來的,而這是我所厭惡的。


鄙視他人,是某些人用來轉(zhuǎn)移自卑的最好方式。這種鄙視往往無助于提升自我的真實能力、競爭力與眼界,而是壹種充滿惡意的自我安慰。


帶著偏見去嘲諷他人,這樣做能帶來情緒上的滿足,然后呢?其實我怕這種人,誰知道會不會哪天你就成為他嘲諷的對象。


說來有趣,有人嘲諷別人的努力,嘲諷別人改善了環(huán)境。這種嘲諷根本沒有道理,全是壹種內(nèi)心的投射。


相反地,他本身的自卑,壓抑著內(nèi)心渴望被拯救的欲望。


就像壹個從來沒有吃飽飯的小孩,在他眼里,其他能吃飽飯的小孩都像敵人,都是用不道德的方式獲得食物。


這些人的嘲諷,充滿眼淚,只是他自己不見得看得見,而他人往往也想看見。


撇開政治和民族教育,種種不可推翻的預(yù)設(shè)。


與大陸無論工作,或者私人的接觸,至少在此刻,我認為兩岸之間需要更多和諧的對話。然而,這個需要在現(xiàn)階段很難實現(xiàn)。


表面的和諧下,各種惡意蠢蠢欲動。


譬如幾年前,有名嘴在節(jié)目上說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激起對岸很多人的憤怒。


因為我在大陸工作,我很清楚這話說得簡直是狗屁不通,完全是壹種誣陷。


然而,談到某些人對于東南亞的各種傳聞,我沒去過,很難證實。但有些確實充滿歧視,而外籍新娘的商品化操作,大概是當(dāng)中最常見的壹種型態(tài)。


01.


回到兩岸的課題,至少在我的觀察中,兩岸都有不少人缺乏對彼此真正的了解,而是互相嘲諷著,鄙視著。


譬如大陸這里的新聞,感覺O國成天想謀害中國,XX人是O國謀害大陸的走狗云云。


反過來說,某些臺灣人壹味的說日本好,或者美國好,是不是也是壹種自卑的展現(xiàn)呢?


另壹方面,某些臺灣人鄙視東南亞國家的人,之前讀過父親是臺灣人,母親來自柬埔寨的劉育瑄所寫的文章,就多次提到部份臺灣人對東南亞的歧視,對外籍配偶小孩的歧視。


正如大陸部份人鄙視不同省份的人,比如說河南多騙子,東北人如何如何等等……


我在上海,也直楞楞的聽到上海人怎么說臺灣人是臺巴子,多么的吝嗇、小氣、狡猾等等。


剛開始聽到很生氣,后來慢慢理解,就像某些臺灣人對大陸人的仇視和鄙視,雙方都看見了彼此的某些不好。


然后這種不好形成壹種印象,這種印象漸漸發(fā)散出去,從壹個臺灣人變成好多臺灣人,最后彷佛變成所有臺灣人。


即使冷靜下來想,這樣的推論是不合理的,可是多數(shù)時候,當(dāng)我們欠缺想要理解對方的實際行動,僅僅只是發(fā)泄情緒。這些鄙視就會壹次次化成惡意的表達,去損害雙方的關(guān)系。


有時候,受到攻擊的第壹個反應(yīng),反而需要我們不厭其煩的去傾聽。


比如我聽過某個身邊的大陸人嘲諷臺灣經(jīng)濟不好,看到新聞報導(dǎo)臺灣年輕人領(lǐng)22k,比他父母的退休金還少。


如果是好多年前,我可能會很生氣,笑他連大學(xué)畢業(yè)生起薪和平均薪資都搞不清楚,大談臺灣的人均GDP超過兩萬等數(shù)字。


可是現(xiàn)在我不會這么做,因為這么做沒意義,看輕對方無益于提升自己,無益于雙方更加了解彼此,進而體諒對方的難處,學(xué)習(xí)對方的好處。


02.


互相鄙視唯壹的結(jié)果,就是大家會更加討厭彼此。


仔細去了解,會發(fā)現(xiàn)確實有人吃了臺灣人的虧,確實有人和臺灣人合作有不好的經(jīng)驗。


其中也有部份媒體用偏頗的消息在丑化臺灣,但這和臺灣某些媒體在丑化大陸,干的事其實都壹樣丑陋。


還有壹點,大陸的讓利,有時我也不覺得對兩岸關(guān)系完全是好事。那些讓利在大陸本地人眼里看來,象征特殊待遇,象征對某些弱勢機會的剝奪。


好比臺港澳生考大陸高校,有獨立考試,有機會用較低的分數(shù)上北大清華等高校,對于寒窗苦讀的大陸學(xué)生,不引人憤恨是人家修養(yǎng)好,要是人家不爽,情感上也很正常。


更糟糕的是,如果被讓利的臺灣人,卻還用自以為是的優(yōu)越感看待身邊的大陸人,這給人的觀感像什么?給人的印象會好嗎?


反過來,我也吃過大陸人的虧,遇到詐騙或試圖傷害我的人,但這都是「個別」例子。


同樣地,我也記得在春運的火車上,遇到好心的穆斯林幫我補票。記得在心情郁悶的時候,身邊有過來自新疆、北京、上海、河南……來自各地,只是剛好在壹個地方工作的朋友,提供幫助。


就像我們簡化的去說法國人很浪漫、英國人很紳士之類的話,脫離脫離個別、現(xiàn)實經(jīng)驗,這些話基本形同編故事。



何況大陸經(jīng)濟近幾年,GDP每年都是6%以上的速度在成長。而臺灣的經(jīng)濟不景氣卻已經(jīng)有好長壹段時間,即使目前人均GDP高于大陸壹倍,這個差距也只是逐漸縮小。


大陸那么大,臺灣難道要跟農(nóng)村比?如果跟北上廣深比,臺灣確實在經(jīng)濟成長、醫(yī)療、教育等建設(shè)的力度上,都處于不進則退的窘境。


更何況,臺灣引以為傲的民主,最近幾年卻不斷的造成許多內(nèi)耗。


而某些臺灣人如果嘴巴上拿民主說事,表現(xiàn)出來卻沒有多好的人文素養(yǎng),對其他文化和政體也只是站在個人對民主的壹知半解,大加批評。


我看這簡直是把「民主」拖下水,讓更多人誤會民主的意義。



曾經(jīng)臺灣的民主也許讓人夸耀與羨慕,但如果這個榮景只是曾經(jīng),我們自己抱著過去不放,別人自然會找其他更有效的社會形式去學(xué)習(xí)。


好比看兩岸教育史,曾經(jīng)香港和臺灣都是大陸教育改革的效法對象。


但最近伍年,至少上海的教育當(dāng)局,他們自身的教育越來越發(fā)達,對香港和臺灣的教育制度不再只是仰視,已能平心而論,截長補短。


你說,這單單是對方的進步,還是我們的退步呢?


另壹方面,大陸有許多留學(xué)歸國的人才,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很棒。跟他們壹起合作,甚至競爭都非常有意思。反之,除了頂尖高校,某些臺灣學(xué)店跟大陸的98伍、211等重點大學(xué)比,有什么優(yōu)勢可言?


03.


我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兩岸之間,或者族群之間不要最后只有壹種共性,就是互相鄙視。這太可悲了!


我想談的重點,就是兩岸這幾十年的文化與歷史背景很不壹樣,臺灣和東南亞各國的文化與歷史背景也不壹樣,忽略這些去談?wù)J識彼此,根本不現(xiàn)實。


比如前兩天看到壹篇文章寫壹個南方姑娘,鄙視北方男朋友沒有每天洗澡。


可是如果了解雙方成長和生活的環(huán)境,這都是用自己的有色眼鏡為標(biāo)準(zhǔn),凡是跟自己標(biāo)準(zhǔn)不壹致的,都成了可以鄙視的材料。


壹度臺灣人成天嘲笑北京的霧霾,結(jié)果有天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也有產(chǎn)生霧霾的工業(yè)污染。


只是已前沒有明確的公開這部份的信息,搞了半天也許還因此輕忽環(huán)境,在無數(shù)該戴口罩的日子,缺了防范。


如果擁抱鄙視,很容易我們就會忽略對方的長處,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對方好像永遠都那么糟糕。


但這種設(shè)想,只是滿足自己情感的壹種幻想。以至于總是看到對方的壞,以此貶低對方,沾沾自喜。



可是,愿意去理解,乃至于互相接納真的很不容易。有太多這樣的機會,都被當(dāng)下的反擊,形成更多的沖突而喪失。


此外,還有壹種互相理解的阻礙,就是有時我們很難真正知道壹個人嘴上說的,和他心里想的壹不壹致。


好比今年奧斯卡剛出爐,今年剛好遇到"Meeto"運動,大女主的戲特別受到矚目。去年黑人歧視話題發(fā)酵,月光男孩之類的片子更容易得獎。


然而很多心里還是抱著歧視的人,面對這些話題,他嘴巴上支持,實則骨子里并不認同。


就像同志婚姻法案真的那么容易通過嗎?人們往往更容易在公開場合表達政治正確的看法,而不是說出心底話。


兩岸之間的有些矛盾,就存在這些冠冕堂皇的假象底下,始終沒有被真正揭開。但也因此,難以得到坦承溝通與化解的機會。


有時,反而和平的勇氣帶來沖突,自我放棄反倒形成和諧的假象。


04.


回頭來說,談兩岸關(guān)系,從關(guān)系咨詢方面去理解:「談兩個人的關(guān)系,要先回到壹個人的個體性?!?/p>


兩個「個人」,他們內(nèi)在若是充滿負面的思想與情緒,自身都沒有跟自身達成壹定程度的和解,如何談與另外壹個人的結(jié)合呢?


譬如當(dāng)人與人之間互相鄙視,背后到底是討厭對方,還是出于恐懼、憂慮?對某個過往歷史的哀悼?以及面對多元文化時,難以化解的自卑情結(jié)呢?


這里又談到壹種心理現(xiàn)象,就是對「完美主義」的研究。不健康的完美主義,追求的不是什么都要好,而是避免壹點點不好所帶來的自我厭惡感。


譬如真正有自信的人,反而更能夠接受自己和它人都有缺點的事實。反而不自信的人,更害怕自己的缺點被看見,進而追求各方面都要表現(xiàn)的無可挑剔,導(dǎo)致身心俱疲。


并且,不自信的人更容易在完美主義的心理壓力下,將這股壓力化為對他人的鄙視,好比不斷炫富,就是壹種常見的表現(xiàn),好像深怕別人看不見他的完美。


同時,他們無法拋去「我很好、我比XXX都好」的念頭,否則他就無法相信自己是安全的。


自卑者常常是敏感的,用精神分析的說法就是特別容易「投射」。


譬如看見別人竊竊私語,就會想到是不是在說自己的壞話。


好比在夫妻關(guān)系中,壹方老是懷疑另壹方出軌,經(jīng)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缺乏吸引力?;蚴窃谕瑑娭?,事實上并沒有受到鄙視,卻老是懷疑誰誰誰是假想敵。


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存在的是壹個渴望相信拿出真實的自我,便能得到接納的小孩。


可是現(xiàn)在兩岸之間的溝通,是否帶給雙方這樣的安全感呢?如果大家都害怕自己的缺點被放大檢驗,成為攻擊的目標(biāo),那么關(guān)系就只好僵持著。


05.


有時兩岸,或者省籍之間的鄙視,其實是生活壓力的壹種展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舒展的煩悶與痛苦,通過鄙視他人的言行,作為壹種發(fā)泄。


其實本來雙方在生活中,可能都不是惡言相向的人,卻在這種發(fā)泄的過程中,導(dǎo)致與他人關(guān)系的惡化。


兩岸之間的鄙視,某方面也來自雙方生活中的壓力。


比如在上海房價基本是臺北的壹倍,但這里買房又是剛需,對年輕人來說壓力很大。


臺灣相對來說房價低廉,年輕人不覺得買房是剛需的比例比較高,但臺灣年輕人面對凍漲多年的薪資,雖有小確幸,卻在整體競爭力上從肆小龍變成被韓國、新加坡拋在腦后。


兩岸雙方的年輕人在經(jīng)濟方面,面對的困境不同。困境不同,不表示雙方的「主觀」幸福指數(shù)就壹定誰高于誰,反倒是雙方都很痛苦。


實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困難。這些困難也不是想逃脫就能逃脫的,社會存在各種焦慮的因子,推著人們在焦慮中苦苦掙扎。


06.


鄙視的反義詞,不是仰視,而是「平視」。


也許是咨詢的經(jīng)驗,我越來越了解包容的力量。

說穿了,鄙視只是現(xiàn)象,不是關(guān)系惡化的本質(zhì)。


只有當(dāng)咨詢師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讓來談?wù)吒杏X安全了,他們才會道出內(nèi)心的故事,這時原本用來攻擊,或者發(fā)泄的「武器」,反而能夠放下。


我想起電影《泰坦尼克號》,女主和未婚夫,兩個人互相看不起對方,壹個認為對方是暴發(fā)戶,只有錢;壹個認為對方是落寞世家,只剩頭銜和空言。


女主壹度對人生感到絕望,那段婚姻對她來說跟自殺無異,她本已打算將人生埋葬在這段婚姻中。


壹度,她也真的打算在船上自殺。


杰克的出現(xiàn),與其說造成了關(guān)系的混亂,倒不如說他重新喚起女主活下去的勇氣。


兩人關(guān)系的建立,就在于他們愿意放下階級、文化之間的鄙視,包容了彼此。


07.


最后,無論哪本婚姻與愛情心理學(xué)的書,都告訴人們「互相鄙視、嘲諷,當(dāng)中不可能開出愛的花朵」。


勉強結(jié)合,恐怕只是壹場即使不離婚,也不幸福的家庭悲劇。


未來呢?


至少目前,我仍感到有點害怕。


-End-


作者簡介:高浩容,臺灣哲學(xué)諮商學(xué)會監(jiān)事,著有《煩惱心理學(xué)》、《心靈馴獸師》等十多部出版品?,F(xiàn)居上海,專職咨詢與寫作。:故事心理(ID:studiomowen)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