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01孩子個人對事物的理解決定著他的成長,而不是你講的那些道理和嘮叨!做了父母之后,我常常告誡自己,愛要有度,有些錯誤讓他自己去承擔(dān)。有一次兒子從冰箱里拿了一個雞蛋玩,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整個地板都是蛋液。我沒有責(zé)罵,也沒有講道理,只是跟他說自己去清理干凈。他說不會,滿臉的不樂意...
01
孩子個人對事物的理解決定著他的成長,而不是你講的那些道理和嘮叨!
做了父母之后,我常常告誡自己,愛要有度,有些錯誤讓他自己去承擔(dān)。
有一次兒子從冰箱里拿了一個雞蛋玩,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整個地板都是蛋液。
我沒有責(zé)罵,也沒有講道理,只是跟他說自己去清理干凈。
他說不會,滿臉的不樂意。
我就教他方法,告訴他用紙去吸,然后用抹布抹干凈。
那一次他自己小心翼翼地抹了很久。
而此后他也不會再去冰箱拿雞蛋玩了。
只有真正承擔(dān)了自然后果,才會讓孩子吸收教訓(xùn)。
而這種辦法比懲罰的作用要好很多。
那什么是自然后果呢?
就是孩子的行為直接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比如孩子胡吃海吃,就會肚子疼;
做事磨磨蹭蹭,那就自己一個人下樓或者減少玩樂的時間。
破壞東西那就自己去修補。
扔?xùn)|西發(fā)泄脾氣,那就自己去收拾殘局。
……
孩子一般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他們真的自己去承擔(dān)后果,往往會自己糾正自己的行為。
很多的媽媽說,我的孩子不刷牙,常常要逼才行。
我的孩子不吃飯,要罵才行
我的孩子不做作業(yè),要打才管用
……
為什么會這樣?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往往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因為孩子已經(jīng)習(xí)慣父母的這種管教方式。就好像你今天不這樣來一下,就不舒服。
心理學(xué)告訴我們,孩子生活中的首要欲望就是他的母親為他服務(wù),為他操心。所以孩子會千方百計地想著去控制母親,獲得關(guān)注。
如果正面的行為沒有得到足夠的回應(yīng)。而反面的行為卻能幫助孩子達到這個目標(biāo)。
這樣一比,那孩子肯定就選擇反面的行為。
就拿刷牙這件小事來說。
本來是為了保護孩子的牙齒,保證孩子的口腔衛(wèi)生,減少患病的幾率。對孩子的成長是一件好事。
如果能從最開始就告訴孩子刷牙的好處,并且教他怎么做,然后鼓勵他的正確行為。這個習(xí)慣很容易養(yǎng)成。
而一旦孩子將這個作為控制母親的取樂行為,那這事就復(fù)雜了,他們會談條件,會想方設(shè)法逃脫,因為這樣能控制你,而且好玩。
吃飯也是這樣,本來是簡單的生理需求,變成了一場場家庭的心理戰(zhàn)爭,最后惡性循環(huán)。
除了給孩子愛之外,我們還需要讓孩子去學(xué)會承擔(dān)自然后果。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敢于擔(dān)當(dāng)?shù)娜恕?/p>
而這個教育要越早越好,從兩三歲就可以開始了。
02
很多時候,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了承受后果的機會。
父母過度保護的結(jié)果是孩子永遠不會真的成長。
而只有他們自己真正承受一次自然后果,才能刻骨銘心地記住。
記得上次孩子的姑姑來家里,我們晚上說外出吃燒烤。
吃貨兒子蹦得好高。這個時候媽媽跟他說燒烤有很多垃圾食品,不能多吃,吃多了會肚子疼。
我看他是沒聽一個字進去的,滿腦子是燒烤的美味。
然后上桌了,果然是火腿腸、魷魚、雞翅,樣樣要來點。
我也是讓他開懷吃。他媽媽責(zé)怪我不管束他。
我說讓他吃吧,吃了就知道了。
然后第二天他捂著肚子跟我說:“爸爸,我肚子好疼!”
“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
“你昨天是不是吃了什么東西壞了肚子?”
“噢……”
然后他知道原因了。
我給他涂藥的時候跟他說:
“你肚子里的小精靈今天罷工了。因為他們昨天晚上被垃圾食品搞暈了?!?/p>
這個時候跟他說才有用。他會因為教訓(xùn)而記住“垃圾食品“這個東西。
前幾天我說請他去吃燒烤。
他搖搖頭說不去:“垃圾食品吃多了肚子疼”。
03
讓孩子去承擔(dān)自然地后果,往往比說教要管用。
現(xiàn)在很多父母說孩子不寫作業(yè),或者寫作業(yè)的時候三心二意總是出錯。
其實就是在等著父母的關(guān)注和幫忙,產(chǎn)生了一種依賴…
我記得我們那個時候一回家就自己搬出桌椅寫作業(yè)。
對錯自己檢查,因為要自己面對老師。
我有好幾次被留掃教室,就是因為作業(yè)不認(rèn)真。
那時候我就跟家里人說我是玩去了,但是心里卻暗暗下決心,不能總是被罰,我得認(rèn)真。
當(dāng)我自己認(rèn)識到了這種后果,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動力去改錯。
還有不少的媽媽提到“孩子喜歡摔東西,發(fā)脾氣時看見什么都摔。”那是因為孩子摔的過癮,反正有大人給他收拾殘局。
我見過一個這樣的孩子。
那是一個和兒子玩的小女孩。有一次他倆因為一個玩具起了爭執(zhí),小姑娘一怒,就提起自己的玩具箱子一扔,整個客廳都是,接著她推翻凳子,踢翻垃圾箱。
兒子在邊上看著傻眼了。
這個時候小女孩的奶奶來了,笑著說“怎么又這樣呢!等會打你啊!”
然后就一個一個地去撿起來。
很多父母像這個奶奶一樣習(xí)慣于給孩子收拾殘局,孩子在外面惹事或者犯錯,家長忙不迭出面擺平。這種給孩子包干清理殘局的行為,只會讓孩子習(xí)慣于家長替他負責(zé),永遠也學(xué)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zé)了。
孩子是很難控制情緒的,我們不要奢求一個孩子能夠控制怒氣,因為大人都很難做到。
但是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怎么去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我記得兒子兩歲多的時候,也曾拿起自己的東西丟。用這種方式來發(fā)泄不滿和脾氣。
但是我不會打他罵他,只是告訴他自己去撿回來。
而且很明確地告訴他,必須做!——你有犯錯的自由,但你必須接受和承擔(dān)后果。
每次等他緩了一點的時候,就開始去自己撿,如果我媽想幫忙我會嚴(yán)厲地支開她。
自己扔的東西自己撿,這個原則沒有商量的余地。
當(dāng)孩子有了這個規(guī)則意識的時候,他就不會扔?xùn)|西了。
因為沒有人會自己砸自己的腳的。何況一個聰明的小孩呢!
如今,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氣,生氣的時候我會提醒他深呼吸。
如果很生氣,可以去冷靜一下。
特別是讀了《杰瑞德冷靜太空》之后,他和我都知道人需要一個地方來幫助自己冷靜一點。
而《生氣的亞瑟》能夠幫他了解脾氣造成的傷害,會傷害最親的人和自己,甚至傷害無辜的地球,會讓地球爆炸呢!
養(yǎng)孩子的同時,真的是一起成長的過程。
04
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修行
面對犯錯的孩子,我們不能只是發(fā)火懲罰,需要地是控制自己的脾氣,平和地幫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夠強大了,才能接納,并且能引導(dǎo)孩子去承擔(dān)自然地后果。
我們愛自己的孩子,想給孩子遮風(fēng)擋雨。但是很多時候,讓孩子去承擔(dān)一些“自然后果“反而能讓孩子更加堅強勇敢,讓孩子能夠?qū)W會自律。
經(jīng)驗來源于實踐。只有自己去試錯、犯錯,然后吸取到的教訓(xùn)和經(jīng)驗才是成長。
而這是父母的愛取代不了的。要知道終有一天孩子會跟我們分離,過自己的生活。
而這樣的愛,又何嘗不是一種父母之愛的深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