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星海前兩天在抽屜看到壹段感慨,“年過肆十,最大的收獲是越發(fā)知道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平庸的人,這是心得而不是以前紙面上的文字。但最大的修為是要接受和尊重別人的平庸,最大的感受是能不和平庸的人共事就絕對不要共事?!笨吹梦倚目谝季o,壹股好強的勁頭涌上來,不,我才不要到肆十歲時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個平庸的人。對于在20歲就覺得時間不夠的我,到了26歲這個年紀,關(guān)于時間的感慨也是很多。兩年前看了李笑...
星海
前兩天在抽屜看到壹段感慨,“年過肆十,最大的收獲是越發(fā)知道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平庸的人,這是心得而不是以前紙面上的文字。但最大的修為是要接受和尊重別人的平庸,最大的感受是能不和平庸的人共事就絕對不要共事?!?/p>
看得我心口壹緊,壹股好強的勁頭涌上來,不,我才不要到肆十歲時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個平庸的人。對于在20歲就覺得時間不夠的我,到了26歲這個年紀,關(guān)于時間的感慨也是很多。
兩年前看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寫得很好。壹是因為李笑來的思路非常清晰,講得道理和方法很有說服力;貳是因為從書里能看出,他幾年來每天積淀下來的成果。于是看完后我推薦給了周圍的朋友,理由是越早醒悟越好。
他說,我在26歲那年突然發(fā)現(xiàn)時間變得很緊迫了,我要好好利用時間了。當時看的時候心里想,不打緊,我才24歲,還來得及。沒想到時間過得這么快,書里的句子我還像昨天才看過壹樣,兩年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了。
前幾年有本很熱銷的書,叫《異類:不壹樣的成功啟示錄》,作者馬爾科姆在提出壹個10000小時法則,成功至少需要10000個小時的投入。
甲殼蟲樂隊走紅之前,在酒吧演出過10000個小時。比爾·蓋茨創(chuàng)立微軟之前,編程超過10000個小時。畫家畢加索、音樂家莫扎特、籃球運動員喬丹,都有超過10000小時的訓練。
我也看過這本書??吹臅r候也是感覺比較激勵人。但看完就丟壹旁了,噢,知道了,10000小時定理,可以拿來跟人吹牛了。然后就拋在了腦后。
直到前不久,看到壹篇文章介紹壹個女小孩的故事,她具體做了什么我忘了。印象深刻的是,她之所以開始立即行動,就是因為看了這本書之后觸動很大。于是她給立刻自己定了3個這輩子最想完成的目標。決定在每個目標上都投入10000個小時。然后她開始給自己制訂計劃,并執(zhí)行。
看到這時真的感到很汗顏,我看完那本書大半年了。有短暫地想過給自己制訂計劃,按照作者的說法嘗試壹下。如果作者說的真的有用,那我這輩子至少不會碌碌無為。但轉(zhuǎn)頭還是敗給了自己的行動力,以及不堅定的心志。
所以,你可以看到,從知道壹個知識,到真正將它執(zhí)行到生活中的距離,有多遠。有的人還在繼續(xù)做鍵盤俠、嘴炮,有的人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
如果選定壹件事,每天不停重復(fù),堅持練習10000個小時,你就能成為這個行業(yè)最頂尖的人。聽上去特別容易的規(guī)則,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成為那個頂尖的人呢?大多數(shù)人都有向善的心,聽說這個定理后的第壹反應(yīng)都感到振奮,未來充滿了希望。否則這本書不會被捧得這么高。
但是這種振奮感很快就被迷茫代替了。要么是不知道自己該選擇什么事情去堅持10000個小時,自己想要的東西太多。要么就是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么是不相信自己能這么容易就成功。要么就是懶。
壹萬小時定理的前提是,你選定壹個方向,然后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如果只投入3分鐘,什么也做不出來。
有個朋友,熱愛很多東西,什么都想嘗試,可又什么都淺嘗輒止?;谢秀便钡搅?0歲,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沒有壹個能用來吃飯的看家本領(lǐng)。這種感覺確實會讓人很慌。朋友說,每次想到這個問題,就像百爪撓心壹般,過去的時間又回不去了,然后以后的路又不知道從何下手。
倒推回來的結(jié)論是,現(xiàn)在就該收心,專注于壹兩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斷練習下去了。雖然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是,人要多去試錯,什么都要去嘗試。但時間是個很殘酷的事實。我們的青春不是雞湯文寫的那樣,可以無限試錯,可以隨意揮霍,到叁十再收拾好自己重新開始。
貳十幾歲,這個精力最旺盛、最熱血的幾年,很快就晃蕩過去了。如果沒有定好方向,沒有打好基礎(chǔ),很多事情會變得格外艱難。畢竟叁十歲不是另壹個貳十歲的開始。
如果不斷投入時間,壹個普通人也可以走很遠。前兩天看馮唐在節(jié)目里說,普通人在壹個事情上堅持10年,也能做到90分。在這個反正能量反雞湯的社會里,很多人對這樣激勵的話嗤之以鼻,其實并不壹定是好事。因為你選擇不相信,就是選擇拒絕了很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