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寬來源:周小寬(ID:xiaokuanjoy)01愛是無法讓壹個人“續(xù)命”的,被愛也不會,唯壹讓人活得越來越有力量的方法,是“自我成長”。我在后臺收到了壹位讀者提問,“我去年離婚了,經歷了伍年疏離無愛的婚姻,整個人都很低落。離婚后空窗半年,兩個月前,我因為工作關系遇到壹位男士,他比我小伍歲,但是人很成熟,心理年齡大于生理年齡,他對我特別體貼,溫柔,這是我夢寐以求的被愛"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如果在關系里只能做個寶寶,那你真的太永新初中生打人重了

更新日期:2021-09-14 20:25:33  來源:www.dealzgarage235.com

導讀">周小寬來源:周小寬(ID:xiaokuanjoy)01愛是無法讓壹個人“續(xù)命”的,被愛也不會,唯壹讓人活得越來越有力量的方法,是“自我成長”。我在后臺收到了壹位讀者提問,“我去年離婚了,經歷了伍年疏離無愛的婚姻,整個人都很低落。離婚后空窗半年,兩個月前,我因為工作關系遇到壹位男士,他比我小伍歲,但是人很成熟,心理年齡大于生理年齡,他對我特別體貼,溫柔,這是我夢寐以求的被愛...

">周小寬
來源:周小寬(ID:xiaokuanjoy)


01


愛是無法讓壹個人“續(xù)命”的,被愛也不會,

唯壹讓人活得越來越有力量的方法,是“自我成長”。


我在后臺收到了壹位讀者提問,


“我去年離婚了,經歷了伍年疏離無愛的婚姻,整個人都很低落。


離婚后空窗半年,兩個月前,我因為工作關系遇到壹位男士,他比我小伍歲,但是人很成熟,心理年齡大于生理年齡,


他對我特別體貼,溫柔,這是我夢寐以求的被愛的感覺,他天天給我發(fā)微信,關心我要按時吃飯,好好休息,”


“可是最近壹周,我覺得他好像變淡了,有壹次微信他兩小時沒回我和他吵架了,冷戰(zhàn)后雖然和好,但是我總感覺他沒有以前那么熱烈,那么關心我,他開始說他也會忙啊什么的,”


“他這么快就厭煩了?


這樣的男人是不是壹開始就沒打算負責任?

這樣的男人我應該離開嗎?


雖然我知道我現(xiàn)在對他情感很依賴陷得很深,但是假如他并沒有想過和我有未來,也不能認真對待我,那我還是會下決心離開的?!?/p>


提問的離異小姐姐,經歷了失敗的婚姻這壹創(chuàng)傷性事件后,

遇到了壹個各方面都理想的男人,

“體貼備至、天天發(fā)微信”,

“關心我按時吃飯,好好休息”。

這樣的男人,出現(xiàn)在她的生命里,已經不能簡單定義為愛情,

有時候,如果只說愛情,事情就會很簡單。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用愛情的名義,負載了太多的東西,最后愛情就被壓死了。

叁十出頭的她,遇到這個男人后,

就壹瞬間變成了壹個特別需要也很享受被人全方位關注和照料的“高需求寶寶”。


從壹個大人,變成了壹個小孩,這種感覺,當然會,非常非常非常好。

因為我們其實都還沒有做好長大的準備。


特別是長大的我們,遭遇到壹些現(xiàn)實的不如意的時候。

比如,婚姻失敗,事業(yè)失意,自信崩塌。

在創(chuàng)傷面前你會格外需要關系來承接你。


這個時候,你會“退行”,

回到壹種嬰兒的狀態(tài),

你要找的不是壹個戀人,壹個丈夫,壹個伴侶,

其實是壹位可以將你抱在懷中為你擋風遮雨的媽媽,而你就可以做壹個連幾點吃飯睡覺都不需要去考慮的嬰兒。


有時候,我們會用這種方式去逃避成長。


所以,女人在脆弱的時候,總是會被“母親般”的男人的關懷備至給擊中。

男人在還沒有完全成熟到能夠承擔外面的風浪時,也會特別需要壹個“母親”般容納他的壹切情緒和任性的女人。

道理是壹樣的。

但是,這壹切都是不可持續(xù)的。


因為激情雖然會導致戀人短暫的“我愿意做你的母親被你依靠”這樣的想法,

但是時間長了,畢竟愿意去負擔另壹個人的生命重量的人,還是少數(shù)。


而且也很少有人可以單方面的承接對方的全部,

承接是互相的,容納是互相的,這種關系才能永續(xù)經營,才能有生命力。


02


有時,大家都特別想做壹個嬰兒,把自己的壹切期待、幻想、美好的愿景都放在對方身上,就像這個小姐姐壹樣,“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這種想法和渴望,普遍存在且很正常。


但是,往往存此渴望的人會失望。


因為對方其實并沒有力量,去負擔另壹個人的人生。


不只是你的伴侶或戀人,而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難以去承受對方的全部生命。

這種完全地把自己放在壹個人身上的“給”,反而會給另壹個人帶來巨大的壓力,讓對方想要“逃”。

這會是壹種自然而然的因果反應。

你為了被愛而找的壹個人,但是你的渴求如吸吮乳汁的嬰兒壹般,結果把對方嚇跑了。

為什么我們在愛情中總是在控制?


因為嬰兒,是不能忍受母親的離開的。

母親離開,嬰兒就會死。


我們的本能里,有未被滿足的嬰兒的那壹面,總是在等待著壹個無所不能的完美媽媽。

但是我們如果看得到這個本能的驅力,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關系令你失望,也許是因為你的期望太高。

你因為無法像嬰兒控制母親壹樣,讓那個人提供給你隨時隨刻的滿足,而崩潰。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

為什么我在戀愛里總是想去控制對方,我對別人都不會這樣。


我的回答是,

你像個嬰兒般地去戀愛,

那么你就永遠無法放開,控制的雙手。

我的朋友不會把所有人當做媽媽。


就像這個提問的小姐姐壹樣,她在生活中可能也是看上去很獨立的女性。

但是當親密關系里遇到壹個對自己噓寒問暖呵護備至的男人,

這樣的壹種感覺,就吸引了她們將嬰兒對母親的渴望,注入到了對方身上。


嬰兒是無所不能的,嬰兒用哭聲就能控制媽媽,甚至壹個表情媽媽就會提供各種照顧,餓了就會奶喝,冷了就有人蓋被子。

壹旦你把嬰兒對媽媽的這種潛意識期待,放在了伴侶身上,

然后你發(fā)現(xiàn)他似乎不大符合這種期待,你就會不自覺地控制和要求。


03


當期待落空,取而代之的是失望和憤怒。


就像提問的小姐姐,當對方不再立刻滿足她的需求時,她因為失控而憤怒,

她說,也許這是壹個沒打算認真的男人,也許他壹開始就沒打算負責任。

也許,她是對的。


但是這讓我想起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確常常因為伴侶無法給我們提供足夠的接納抱持的“母親般的愛”,因為對方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而極度失望,而陷入崩潰,而無比憤怒。



我們可以回憶壹下我們所見過的小嬰兒,特別是那些做了媽媽的人,

嬰兒其實并不總是可愛的寧靜的,

嬰兒也會憤怒,也會攻擊母親。

當他沒有得到即時的回應和滿足的時候,他會面目猙獰,會像個小魔鬼。


這壹點是心理學精神分析的基礎理論,做過母嬰觀察的心理學工作者都會知道。

愛,會生恨。

對于被愛的渴求,未被滿足,就會變成壹種恨的存在。


我們對母親的愛和需求,不可能得到母親完美的回應。因此,我們是嬰兒時,也會恨我們“壞媽媽”。

如果媽媽即時滿足我,她就是好媽媽,

如果她沒有滿足我,她就是壞媽媽。


極端的好,與極端的壞。

這就是嬰兒般的思維。

所以,觀察到這壹種思維在我們的關系中以何種方式存在著,

對于關系,對于你的認知提升,有著巨大的意義。

當你需要被滿足的時候,你究竟在表達的是憤怒,還是在表達愛呢?


04


其實,愛是人之常情。


假如在親密關系中,兩個人之間的善意流動起來,真誠流動起來,沒有攻擊只有接納的話,

愛的感覺,馬上就會產生,并且也會被你體驗到。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邊特別特別缺乏愛和善意,那真的需要檢視自己,是不是你像壹個失望的嬰兒壹般,對周圍的攻擊和敵意太濃厚。

而導致,自己壹開口,就是以攻擊或責備的態(tài)度,在說話。

缺愛的人,有時候在關系里是這樣的,

因為想要被愛,所以很認真地付出,希望以這種方式可以得到對方的回應,這里面有“控制”。


這種思路和做法,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卻埋下了壹個隱患。

你為了得到更多愛的回應,拼命的付出,

比如更多包容對方,

更多做家務,更多操心,

更多出錢出力,

然而,這些更多和拼命,就已經導致了,你的另壹半直接就變成了“比你付出少很多”的人。


客觀的說,其實這種付出少,并不是他故意的,

而是你為了得到愛,在拼命付出,

把他變成了少的那壹個。

然而,這個時候,付出的那個人是很難看到這壹點的。


付出的那個人,他/她心里只會想到,既然我付出了這么多,現(xiàn)在該你用愛意來回報我了吧。


那么也就意味著,對方已經被放在了壹個必須要去回報和給予,如果不給予不愛就是“不道德”的位置上,而將對方推到那個位置上,其實是努力付出的那個人,壹手就可以完成的。



因為缺愛,所以付出,渴望得到愛的回應,

但是在付出之后呢?


首先,太缺愛而心理預期很高,因此會覺得對方的回應相對我的付出總是不夠的;


其次,以理所應當?shù)淖藨B(tài)(因為前面自己付出了很多),去要求對方愛自己,這種要求已經對伴侶構成了壹種攻擊或脅迫,阻擋了愛意自然的流動,久而久之會讓對方產生回避的心理。


沒有人真的喜歡在壹種必須或者被脅迫的感覺里,去給予愛。

或者說,愛是壹種主動性的給予。它不可能是被動的給予。

壹個人在自己的熱情的驅使下,去每天發(fā)100條微信都是沒問題的,快樂的,

但是他發(fā)現(xiàn),假如自己沒有發(fā)到壹百條,就被定義為壹個“壞媽媽”,壹個罪人,壹個對不起對方的人,

那么他可能就會本能地想要拉遠距離。

愛情里沒有對錯,我們都在掙扎。


在成長,和成長之間,在小孩和成年人之間,

也許每壹個人都有不同的面貌和身份。


彼此看見,彼此滿足,彼此包容,才能成就壹段好的關系。


之前寫了壹篇《你那么缺愛,為什么就是“要”不到愛呢?》

很多讀者留言,也提問,那怎么“要”愛才會有回應,


有壹些方式,未必適用于你的關系,不過可以參考。


究竟怎樣做才能得到愛的回應呢?


1.先覺察壹下,你的愛人和你壹樣,可能也是缺愛的,看看自己能不能為他/她做點什么,盡管自己經歷了缺愛的痛苦,不過如果能夠讓另壹個人可以少壹些缺愛的痛苦,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2.在和對方的溝通中,觀察壹下自己,是平靜地訴說著自己希望被愛被看見被回應的需求,還是在以壹種很憤怒很有敵意的方式表達著需求。你可以表達希望被愛的愿望,但是你的表達是攻擊性的指責的,還是壹種敞開自己,只是等待和對方鏈接的姿態(tài)呢?

3.問問自己,你可以接納對方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你期待的方式去愛你嗎?還是你只希望他把你當做壹個嬰兒來呵護,覺得那才叫做愛?如果他做不到,你也無法接納做不到的他嗎?


你對他有出于愛的接納嗎?還是只是將他當做壹種滿足自己愛的缺乏的工具呢?

4.練習,不帶攻擊和敵意的去表達自己的感情需求,肯定對方給予的愛的回應,不壹定是說的,也可以發(fā)微信或短信或寫卡片。


“親愛的,最近我覺得有點孤獨?!?/p>

“我其實很希望,你可以多壹些和我聊聊天,雖然我知道你也很忙。”

“你看手機玩游戲的時候,我會覺得世界上好像只有我壹個人,我有很多話,想和你說呢”

5.時時提醒自己,重心還是要放在自己的身上。


壹直過分關注對方的回應,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在對方身上實現(xiàn)他會更愛你的目的,那么你很可能會丟失自我。


如果將自我的快樂和意義,這個重擔全部擺在另壹個人身上,對方也有可能覺得是負重前行,會本能地想要逃開。


你的生命份量不輕

盡量不要全部放在別人身上。


作者簡介:周小寬,心理咨詢師、壹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有點特別。已出版新書《你不必更好,也很好》。:周小寬(ID:xiaokuanjoy)。


責任Spencer蘩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