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蛋殼兒作者:irahyman手機已經(jīng)越來越個性化。我記得那個時候,壹個家庭只有壹部電話,每個人都要使用,并且當你在家打電話的時候,在另壹個房間里的人可以拿起聽筒,偷聽你們的談話。但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機。我們個性化我們的手機:選擇你喜歡的顏色,你的應用程序,你的裝飾情況等等。對...
蛋殼兒
作者:irahyman
手機已經(jīng)越來越個性化。我記得那個時候,壹個家庭只有壹部電話,每個人都要使用,并且當你在家打電話的時候,在另壹個房間里的人可以拿起聽筒,偷聽你們的談話。但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機。我們個性化我們的手機:選擇你喜歡的顏色,你的應用程序,你的裝飾情況等等。對于手機,我們的占有欲越來越強。
當然,我們占有很多東西-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稱它們?yōu)樨敭a(chǎn)。早在100多年前,那個時候還沒有固定電話,威廉·詹姆斯指出,壹個人的所有包括壹切該標簽為'我'的可以應用的物品。我的衣服,我的房子,我的工作,以及我的家人。其中壹些對自我來說非常重要的東西,對他人來說并非如此。當其中的任何壹部分收到傷害,那么自己也不能避免。如果有人偷了壹件你認為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東西時,那感覺就好像你已經(jīng)深深的收到了傷害,而你失去了你本身的壹部分。其中的壹些感受反映了我們?nèi)绾问褂靡夹ο髞砼c世界互動(我的車,我的牙刷等等)。但壹些感受也反映了我們的選擇對象作為我們是誰表情,作為身份的象征。人們有時通過他們擁有的物品來定義自我,至少我們曾經(jīng)擁有過的物品。
手機顯然是人與世界互動方式的壹部分。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的社會生活依賴于手機。他們通過手機與他人通電話。而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的身份與自己的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和社交媒體緊緊綁定(你沉迷于你的手機嗎?)。手機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的壹部分。
所以,有時我不應該吃驚,但是最近與同事和壹些學生們的談話還是令我感到驚訝。當我們在談論人們何時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手機,學生們都在讓別人使用自己的手機的問題上顯示明顯的不太樂意。如果真的有人實在要用的話,那么在讓他使用之前會告訴他不要看自己的隱私。我無法想象在通話過程中他們允許那個人消失在自己的視野。他們肯定他期望立即拿回他們的電話。它只是覺得太個人,太私人,太親密,以至于讓別人使用起來不方便。只是壹個簡單的“不”,他們寧愿甚至沒有人要用自己的電話,并能避免那些手機壞掉的人,只是讓他們不會問。
這壹代年輕人的喜歡廣泛發(fā)布關于他們的私人生活的資料。但他們也是并不希望任何人去觸摸他們手機的壹代。雖然這些看起來很矛盾,它可以是同壹問題的壹部分。他們希望能夠控制自我。他們決定什么應該公開發(fā)布。他們的電話對于自我來說很重要,那感覺就像入侵觸摸別人的手機已經(jīng)成為壹種侵犯。
從某些方面來看,我們從來沒有擺脫我們童年的占有欲: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碰它。問題是什么玩具造成這種緊張的主人翁意識,或者自我重要意識。我不會把我的車借給某人。如果遠在他鄉(xiāng),即使你住在你自己的房子里,睡在你自己的床上,你也有可能感到不舒服。對于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東西,你的限定圈子有多大?對于千禧壹代,自我包括他們的手機。顯然手機不僅僅是壹個玩具。他們的生活被存儲并嵌入到了自己的手機。手機里保存有有他們的照片,他們的朋友,他們的密碼,他們的整個生活。借出手機由于涉及到過多的個人隱私,而不得不思慮再叁。所以,當你的手機壞了或丟了,你需要借用別人的時候,你最好不要向年輕人借。你使用他們的手機會讓他們感到害怕。
原don'ttouchmyphone!
來源:psychologytoday
歡迎加入|心理學與生活:專注翻譯趣味實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