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溫柔地心理疾病的自我治療走進真實的黑夜-有心事專訪

更新日期:2021-08-30 22:38:44  來源:www.dealzgarage235.com

導讀不知道怎么去開始壹段戀愛?對于這個問題,外人可能幫不了你。或許你追求的是那種彼此壹見鐘情壹拍即合的痛快情景,或許你在等女孩倒貼,或許是沒遇見讓你動心的人,或許是自卑怕傷受傷害,不過這都不大要緊,如果自身硬件條件好的話,這么...

不知道怎么去開始壹段戀愛?對于這個問題,外人可能幫不了你?;蛟S你追求的是那種彼此壹見鐘情壹拍即合的痛快情景,或許你在等女孩倒貼,或許是沒遇見讓你動心的人,或許是自卑怕傷受傷害,不過這都不大要緊,如果自身硬件條件好的話,這么被動也還是有可能脫單的。但如果硬件壹般的話,就只能呵呵了。

愛是壹場冒險,勇敢的人最先上路。

在問答達人@感覺先生的生命詞典中,“勇敢”是壹個關鍵詞。這種勇敢不是壹樣薄弱的東西,它與真實緊相依偎。若以真實為土壤,那么勇敢就是土壤上結出的果實。而感覺先生,就是那個勤勤懇懇耕田,又帶月荷鋤歸的人,但憑心中所愿,冒壹生之險,去書寫壹個真實的有血肉的“人”。

還有什么比這更勇敢的行為呢?

以下壹=壹心理,感=感覺先生

|采訪/耳朵

|題圖設計:長熊

不會被遺忘的,是感覺

壹:大家可能會比較好奇,為什么你會叫“感覺”?
感:我的網名從初中開始就是叫感覺,算下來已經十幾年了?;蛟S是當時很感性吧,注重很多感覺,就叫感覺了。我記得我當時還寫過壹首同名的小詩。
壹:聽起來很有趣呀。
感:是啊。就是當時的自己,覺得很多事情都會忘記,但是事情發(fā)生時的感受卻總是留在記憶里。比如回到某個故地,那個故地發(fā)生的事,記不得多少。當突然聞到那個味道,就覺得曾經的很多心情撲面而來。
壹: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情緒記憶嘛?
感:是啊,就是情緒記憶啊,除了嗅覺,還有聽覺、視覺等等。我發(fā)現種種感覺都可以勾起很多寶貴的感受,至于回憶的內容,真的那么重要嗎?

感覺在辦公室里養(yǎng)的綠蘿

體現真實的“我”,而不是別人

壹:回答問題跟做心理咨詢是不同的,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心理問答區(qū)也是孵化并培育壹個心理咨詢師的溫床。你有想過去做壹個心理咨詢師嗎?
感:嗯,心理咨詢師,是我的壹個夢想。在問答區(qū)回答問題,也算是自己平時學習心理咨詢的壹種不正式的練習吧。另外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夠在臨終關懷這個領域有多些積累,然后多去幫助人們面對和接受死亡。
壹:從去年開始,你就有意識地回答問題。迄今為止也積累了182個回答。那么,你自己最喜歡的是哪壹個呢?
感:我最喜歡的,是“不知道怎么開始壹場戀愛”那個回答。
壹:喜歡這個回答的原因是什么呢?
感:因為,在大部分的回答里,我更像壹個知識的搬運工,也大都遵循心理咨詢的原則和技巧,比如先共情再分析、價值觀中立、不替來訪者做決定等等,但是在這個回答里,我不僅是做知識的分享,且更多的是表達我個人的領悟,是我自己的思考成果。最后那句話也是自己臨時想出來的,自然而然地就發(fā)生了。
壹:你是希望,在那些問答里,能夠體現出壹個真實的“你”,而不是別人?
感:嗯,是的,我很認同歐文·亞龍的觀點,咨詢師不應該是壹個躲在專業(yè)背后的角色。他應該用真誠的自己,去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通過《心理學與生活》進入心理學的宏大世界

壹:平時都有哪些興趣愛好呢?
感:心理學算是最大的愛好了,每天都看書。其次就是音樂和電影。和好朋友壹對壹深入交流也是很棒的事。
壹:當初是怎么接觸到心理學的呢?
感:這個說來有點奇葩,最初是剛畢業(yè)那年的春節(jié),去哥哥家,哥哥給了我壹個心理測試。樂嘉的性格色彩,那時候很火。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后來就專門去看了樂嘉的書。
壹:許多人都說樂嘉是偽心理學的代表,你覺得呢?
感:確實缺乏實證基礎,所以我不反對學院派的意見,現在自己也都不關注性格色彩了,但是它確實對我起到了啟蒙的作用。而且我覺得也不全然是偽心理學,他的理論,和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很類似。
壹:后來就喜歡上心理學啦?
感:哦,還沒有。后來創(chuàng)業(yè)去了,整整壹年都沒時間看書。直到后來又去上班了,又開始重拾舊好。而真真正正引領我走入心理學殿堂的,是津巴多的《心理學與生活》。那本大部頭的書,我用了52天仔細地看完了它。
壹:那是壹本很好的書啊。看了之后會覺得心理學跟自己想象的不太壹樣嗎?
感:嗯,對心理學的認識更客觀了。我非常感謝這本書的原因之壹,也正是在于它壹開始就給我樹立了壹個比較正確的心理學觀。以前會覺得心理學偏哲學性,現在會覺得心理學是壹個很大的世界,除了人文取向之外,還有科學取向。后來我再去看其他書,就很容易辨別壹本書是不是偽心理學。

偽心理學不是壹個界限的問題

壹:怎么辨別呢?可以具體化嗎?
感:我覺得起碼有兩點,有理論研究基礎,也有時間的沉淀。
壹:嗯,那你覺得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算心理學嗎?
感:我個人覺得不是,但我很喜歡那本書。
壹:那你覺得《少有人走的路》算心理學嗎?
感:斯科特·派克本人就是心理醫(yī)生,所以他有心理學基礎。但《少》這本書,不全是心理學。
壹:這個怎么說呢?
感:它里面有很多講神經癥的,這屬于心理學。但派克延伸得很廣,加入了很多他的個人哲學。我覺得他本人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并沒有給自己定框框。說我要寫壹本心理學的、或非心理學的。他只是用他心理學的背景,去寫他的個人哲學。
壹:嗯嗯,我個人覺得這兩本書都不算心理學。但從另壹方面來看,很多人是通過這些書才接觸到心理學的,或許辨別壹本書是否為“偽心理學”,也并沒有那么重要。
感:對。其實我并不在意我看的書是不是心理學的書,除了心理學之外,很多書我也愛看。我不喜歡的是,有人打著心理學的旗幟兜售非心理學的東西,我指的是有誤導性的。如果他打著心理學的旗幟,就算內容是有用的,那我也不管。比如《吸引力法則》,很多人說是心理學的好書,我不贊同。我覺得那是偽科學。

比探尋答案更重要的是了解

壹:心理學有逐漸熱門的趨勢,它似乎已經成為了壹帖萬能膏藥,壹個必備技能,壹個與時俱進的標志。你是怎么看待這壹點的呢?
感:挺正常的,社會發(fā)展那么快,人們接受多元信息的速度比以前快太多了,價值觀沖擊也很強烈,內心的困惑自然就多。所以都奔心理學找答案。只是,這個趨勢的內容,總體來講是泥沙俱下的。
壹:內容總體是泥沙俱下的?
感:比如說,現在朋友圈里,每天都有心理學的各種文章,但并不全是優(yōu)質的,也有很多垃圾信息。
壹:我有點能夠明白你的感激了。幸好,你是通過津巴多的普通心理學來進入這個世界。
感:對,所以沒跑偏。如果當初看的是什么讀心術啊,就完了。
壹:想要從壹樣事物里得到滋養(yǎng),還是需要先清楚地了解那是什么呀。
感:沒錯。病急亂投醫(yī),不好??辞宀⒄嬲J識心理學之后,再探尋所謂的答案,這個是很重要的。

他喜歡在書上圈圈畫畫,留下痕跡

疲憊、辛苦、煩惱,都是中性的存在

壹:你是怎么理解“正能量”這個詞的呢?
感:激勵自己,也感染他人吧。
壹:有沒有這樣壹種可能性,我們在逃避真實,用正能量來哄著自己?
感:當然,有時會有,只要是個人,就有煩惱,就有情緒。不過我倒不覺得負能量就是真實。
壹:我也認同“并非負能量就是真實”。但我覺得很多時候,負能量比正能量更加真實,不是有這樣壹句話嗎,“和壹個人在壹起越久,就會越多的看見他的疲憊和辛酸”,你覺得呢?
感:我想我所理解的正能量和負能量,或許和你有所不同。我覺得壹個人說,我很不開心并不是在散播負能量。他為什么不能說他不開心呢?甚至我也不認為壹個人說,我很感恩、我很快樂,就是在散播正能量;沒準這話給壹個很困難的人聽到了,反而落差更大,變成了負能量。疲憊、辛苦、煩惱,它們都是真實的存在,既不正能量,也不負能量。
壹:你是說,這些真實的存在是中性的?
感:可以這么說。當然有些人在這些情緒里找不到出口,有可能給其他人造成困擾,這個時候你可以說是負能量。正能量是,我承認我的疲憊,我理解我自己的痛苦。

表達脆弱,是壹種負能量的表象

壹:給其他人造成困擾,你所指的是?
感:這個就是說,我確實遭遇了很大的煩惱,本來我宣泄下情緒是合理的,但我宣泄完了還是沒好,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好,沒辦法我只能壹直宣泄,宣泄這個動作本身是撫慰了我自己的,但是周圍的人會受你影響。
壹:是啊,出口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找尋的。在壹個頹廢的時間段內,如果那個人還沒有走出來,他又想表達,那么就很難不陷入壹種“負能量”的表象里。你也會害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脆弱嗎?
感:我有點矛盾,害怕當然本能地會有,但其實內心深處會渴望表達脆弱。嗯,寫作就很好,那其實也變相是個表達脆弱的方式。
壹:我發(fā)現在現實生活里,我們很難長久地向壹個人表達自己的脆弱;而當我們面對別人的脆弱時,也不知該如何去回應。這或許是所謂的“正能量”對我們生活的壹種綁架?
感:前者大概是我們害怕自己不能夠被對方永遠無條件地接納;而后者,坦白講我現在也做不到,那需要很寬厚的心。面對問答區(qū),我也不是什么問題都回答。有時候,我很同情題主的痛苦,但我并沒有作答。就像你剛說的,壹方面針對那個具體的問題我也確實不知如何回應最好;另壹方面,我想如果我就是簡單地安慰幾句,也不頂用。
壹:或許,有安慰也是好的。

他所鐘愛的古典吉他,帶來了靈魂的奏樂

溫柔地走進真實的黑夜

壹:你的簽名是,“做壹個真實而溫柔的人”,該怎么理解,“真實而溫柔”呢?
感:真實,就是做自己。溫柔,更多的是我個人的愿望吧。相對于做壹個成功的、強大的、厲害的人,我更喜歡做壹個真實而溫柔的人。
壹:溫柔或許不難,但真實,是很難的。
感:是啊,很多人無法真實做自己,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教育了他們不能這樣。但當我學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知識,我越覺得,做壹個純真的、真誠的人才是最好的。有些人總想通過學心理學,然后可以看穿別人或掩飾自己,其實從長遠看沒有什么好處。
壹:這個應該怎么理解呢?在大眾眼中,“讀心術”是很令人垂涎的壹種技能。
感:你或許可以通過心理學,更快地了解壹個人,這本身是中性的,但如果你了解壹個人的目的是為了利用他,那就不提倡了。其次,對方也是個人,是有心靈的,你掩飾自己,對方終究能感受到,然后對方也會防著你,這最終并無好處。再次,壓根就沒有讀心術這種東西。
壹:是啊,認識壹個人,沒有捷徑。

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悲傷的機會

壹:可以八卦壹下你的頭像嗎?那個人并不是真實的你呀。
感:嗯,那是來自《悲傷電影》里的鄭雨盛。那部電影很打動我。我也很喜歡鄭雨盛所扮演的角色。不,準確地說,是我非常喜歡他在那部電影中的氣質,那就是壹種溫柔的氣質。
壹:那個角色是你渴望成為的人?
感:說實話劇情和角色都有點模糊了,現在說想成為那個角色有點亂講。只是那種氣質,我很喜歡。
壹:其實我看到的是壹個眼含熱淚的男人。
感:你看得沒錯哦,確實是。那張海報你應該也看過,每個角色都眼含熱淚。
壹:“你為何眼中飽含熱淚?”“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你覺得這種熱淚是?
感:那熱淚,就是真切的悲傷。我喜歡悲傷這個詞。
壹:所以,你也是壹個有點悲傷的人?
感:我想稍微修正壹下你的問題,我是壹個認同悲傷的人。
壹:認同悲傷?
感:我覺得,悲傷是有療愈效果的壹種情緒。我們的人生無可避免地要經受苦難,經受很多無法改變的事實,而經由悲傷,我們可以更自然地接受這壹真相。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悲傷的機會。

有心事(youxin4),只做真實的采訪

>>>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