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文丨叢非從壹心理專欄作者:congnotcong1壹個媽媽來咨詢的時候跟我說起她那高中的兒子,讓她擔憂和焦慮到不行不行的。她的擔憂主要有:學習不夠認真,貪玩,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有門功課不及格……我會問她:那又怎么樣呢?她說:那就會考不上大學呢?我想問上100個那又怎樣。然后她就給我講了我們差不多每個人都聽過100遍以上的故事:...
文丨叢非從壹心理專欄作者:congnotcong
1
壹個媽媽來咨詢的時候跟我說起她那高中的兒子,讓她擔憂和焦慮到不行不行的。她的擔憂主要有:學習不夠認真,貪玩,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有門功課不及格……
我會問她:那又怎么樣呢?
她說:那就會考不上大學呢?
我想問上100個那又怎樣。
然后她就給我講了我們差不多每個人都聽過100遍以上的故事:現(xiàn)在不認真學習,就會考不上好大學,就會找不到好工作,就會過得很苦,就會……
顯然這個邏輯里有很多問題:不認真學習而考不上好大學的概率大概是70%;好大學而好工作的概率是70%左右;好工作而過得不苦的概率是70%左右……這么看起來不認真學習導致過得很苦的概率是21%左右,但是這個媽媽把這些聯(lián)系都成了100%。
不僅是媽媽會擔憂小孩的學習。壹些考研黨也會找到我問這么些奇怪的問題:考研還是工作,糾結的不行;準備考研了復習不下去了,焦慮的不行;當我不斷去問考不好會怎樣等壹系列“那又會怎樣”的問題的時候,結果和這個媽媽的結論差不多:這輩子就完了。
聽起來怕怕的。
壹次的失敗,壹件事沒做好,好像會終生遭受毀滅性打擊壹樣。
2
如果你看到壹個人對某事感到擔憂和焦慮,你就不斷問它如果這么發(fā)生了會怎么樣,持續(xù)瞪大你好奇的雙眼作十分想了解他的樣子然后持續(xù)問他“那又會怎么樣呢?”你會發(fā)現(xiàn)他能把當前焦慮的事件推導出壹個十分糟糕的結果,好像是當下這個事做不好做錯了就會活不下去了毀滅終生壹樣。這個邏輯就是:
a做不好會b,b了會c,c了會d,d了會死。
潛意識里把它當成了100%的關聯(lián):a=b=c=d=死??墒乾F(xiàn)實卻是a很可能導致b,而不是壹定。幾輪下來,a導致d的概率小之又小。
以我為例。我從來不是個學習好的人,中考的時候迷戀熱血傳奇落榜,讀高中的時候迷戀攝影被老師沒收相機而厭學持續(xù)穩(wěn)坐倒數(shù)5名,不及格什么的太正常了,無所謂的態(tài)度導致了超常發(fā)揮居然過了貳本線,保持了大學4年倒數(shù)第2的穩(wěn)定成績,英語肆級也考不過,畢業(yè)后到北京來發(fā)展接受了1300的月薪,成為了小城市來的苦逼北漂,不愛努力愛泡妞……
但我覺得我是個成功的人,在我26歲的時候實現(xiàn)了財富自由、時間自由、興趣自由、腳步自由的生活。并且,玩了4年大學,談了幾場瀟灑的戀愛。
我做錯了很多事情:早戀、逃課、替考、網癮……現(xiàn)在想想我只做對了壹件事可以抵消掉所有的這些錯。那就是在心理學還是個冷門的時候任著自已去玩了我想玩的心理學:借錢上課,買書看書。我從來都不是個愛學習的人,整個學業(yè)生涯沒當過班干部沒見過獎學金,只有無盡的罰站和通報伴著我。
反之,我認識很多做好的。年年第壹,考上了某名牌大學,卻因為如此而凄慘了壹些。小時候的優(yōu)越感、圍繞感與大學人才濟濟里優(yōu)秀不能、畢業(yè)后不再看成績的平庸感形成了劇烈反差而自暴自棄。
我想說的是,沒做好或做好了哪件事都不太影響你的幸福和成功。
a和d之間并非決定關系。我們習慣了夸大單個事件對于人生整體的影響,甚至到了因果決定關系。好像壹旦做不好a,整個人生就毀了壹樣。實際上a事件對我們的人生有那么大影響嗎?
3
當然有的a事件對人生長河的影響也很大。比如陳冠希的艷照門,那時候他壹定無比絕望吧。比如史玉柱巨人大廈倒了后負債2個億,想想就想死吧。但是這壹次兩次的巔峰錯誤,放到人生長河里的時候,并不是不可收拾到整個人生都毀了,好像反而成了點綴,成了他們人生的精彩壹幕。
并不是每個人到這個坎的時候,都能過得去,有的就會選擇跳樓。今年股市大跌的時候,分分鐘沒了幾十年的積蓄,結果要不是跳樓沒排上位置,很多人估計也難以活到現(xiàn)在。這時候的他們,就是把當下的單個事件對人生的影響,進行了夸張和放大。單次失誤,終生完蛋壹樣。
毛主席曾說:彈洞前村壁,今朝更好看。以前鏖戰(zhàn)痛苦,子彈亂飛打穿了墻的孔,今天看起來是壹道風景。
毛主席曾說:伍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樣壹種人生處處皆小事的心境,紅軍長征的時候是沒有多少焦慮的吧。
4
關于糾結的焦慮。我在北京的這些年,總有些朋友說受夠了小城市的安逸,想來北京卻又不敢。怕什么壓力大啊活不下去啊受不了啊巴拉巴拉。我又問了很多“那又怎樣”,結果就是活不下去啊?;畈幌氯タ梢栽贊L回去啊,那又怎樣。那就會被嘲笑啊、浪費了幾年時間啊、年紀大了啊、原來的工作找不回來了啊……啊啊啊啊啊。
我說那你等死吧。反正做也是死,不做還是死。
然后他們就決定放手壹搏了。
他們到了北京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北京除了路不夠寬和霾豐富點,和小城市的生活沒有什么太大區(qū)別。然后幾個月到幾年后,他們有的風生水起開始了另壹片天,有的又決定回老家創(chuàng)業(yè)去了。無論哪種,都還活著而且活得還不錯。
他們當時所害怕的和擔心的,并沒有發(fā)生。
可是為什么當時會怕成哪樣了呢?因為他們夸大了“到大城市發(fā)展”這件事對人生長河的影響,仿似踏錯了這壹步,再也沒有挽回之地了壹樣,好像要承受不可磨滅的傷害壹樣。
有些選擇的確是很大。比如說職業(yè)選擇,比如說結婚。以至于大到很多人無法選擇,而選擇了坐以待斃,通過不選擇來持續(xù)當下的選擇。
記得我人生中上的第壹次大課就是薩提亞大師johnbanman的課,當時的費用是13800,我的處境是,那年23歲,大肆剛畢業(yè)年的10月份,工資2000,坐標北京。后來我的老板借了我錢上了這個課,身邊的人會覺得我有魄力,敢干。我沒有那么覺得,我也糾結痛苦的不行了,想著又要吃土好大壹陣子了,很是懷疑我爸的阻止是否是正確的:這些錢干什么不好,去上幾天的課?萬壹還不上了怎么辦?
現(xiàn)實是我沒有吃幾年的土,只吃了個把月的土。通過上課,整個人心境開闊了很多,吸引到了更多愿意幫助我的人。多年后的今天看來,當時的選擇對我的影響是多大呢?
并沒有什么不可承受的代價。但是當時卻看來,那個代價無法承受壹樣。
而對于人生長河,那更不叫個事了。那只是點綴過的壹筆。人生那么長,怎么會因為你花錯了那壹點錢,就會不好了起來?
5
對于職業(yè)選擇也是如此,沒有壹個職業(yè)是可以糾結到無法選擇的。我們即使換了100個職業(yè)也無需焦慮,這對人生后來的結果來說,只有不到21%的影響。
后來聽到壹個觀點:結婚是壹件小事的時候,你就可以結婚了。當你把結婚看到重要到決定了壹生的幸福的時候,你怎么選擇都是恐婚的不滿意的。因為你選擇的不是婚姻,而是人生。
選擇人生這個重要性就太大了。而你只是選擇壹個人陪你不定期的時間,就看起來容易多了。
我訪談過很多24歲之前結婚的人,他們的人生大抵就是結婚,發(fā)現(xiàn)太著急了。結果就叁種:學習修通婚姻,湊合著過,到了27歲又單身。大家到30多歲的時候,現(xiàn)狀都差不多。當時的選擇,對于結果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這就像是:
如何快樂地走過壹個獨木橋。橋下有1米的淺淵和10000米的深淵感覺是完全不壹樣的。當你知道錯了失敗了可以重來的時候,你不會有太多焦慮。
人生所有的故事都可以重來。事件本身不可以,但是必然以另外壹種方式重新來過。
6
然后我會想,為什么我們會對于選擇對于做事如此的糾結和焦慮,為什么會把他放大到能影響人的壹生,卻不肯用壹生的長度來看待這件小事?
焦慮和糾結中都有這樣壹些堅定的信念:
壹次選擇,就要選對不能錯,否則壹生就玩完了;
做壹件事,必須做對做好,否則會對人生具有著不可磨滅的不可修復的100%的致命的打擊和影響;
壹次選擇,不能修改、不能挽回;如果能,代價也不可承受;
我不知道這叫自戀呢還是叫安全感超級好,把人生這么大個東西壓到壹件事上,也是醉了。
考過心理咨詢師的人都知道壹個叫埃利斯的人。他有個詞還是蠻喜歡的:糟糕至極。
這是壹種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論到非??膳隆⒎浅T愀?,甚至是災難性結果的非理性信念。
7
那么,當下這個事件對你的人生影響會有多大呢?
極端點說,影響的可能只有時間。我們害怕失去的是時間,發(fā)現(xiàn)白走了這么久,發(fā)現(xiàn)做錯了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彌補??墒俏覀兊牟贿x擇,失去的是更多的時間。唯壹的區(qū)別是:我們可以假裝不去選擇來逃避選擇的責任。
存在主義哲學家們打碎了這種自戀:
我們不僅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也要為自己的不作為不選擇負責。
也就是你去冒險也好安逸的呆著也罷,你都要為自己的做和沒做負責任。責任真是無處可逃。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選擇和責任,沒有對錯。
8
如果你為某事感到焦慮、擔心、害怕或者糾結,你可以:
1.欣賞自己:你想讓自己事事選對,事事做到最好。這個動機還是很值得欣賞的。
2.告訴自己:追求更好是個好事,追求事事對事事牛逼的完美就不太好了。
3.問問自己:這個事件做了會怎樣,對你的人生,對你接下來的10年、20年、30年的影響是什么。注意客觀,不要惡意夸大來嚇唬自己。
4.然后允許犯錯、允許失敗、允許做不好。大不了從頭再來。
適度的焦慮與糾結是很好的,可以讓你謹慎少走彎路。但不要幻想著從來不走彎路,允許走點彎路的人生才是正常人生。
小焦怡情,大焦傷身。
9
人生處處皆小事。
文丨叢非從壹心理專欄作者:congnotcong
作者簡介:心理咨詢師。不定期開設“薩提亞自我成長”、“oh潛意識圖像卡”等課程。著有《原來,懂比愛更重要》、《你是在戀愛,還是在發(fā)神經》、《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薩提亞模式與自我成長》等。
本文圖片:作者原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