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末,與朋友小聚。朋友說:“為什么現(xiàn)在的生活,覺得活得無力又無趣?”小而別致的咖啡館,人與人的距離隔得很近,還未等我開口,旁邊桌的姑娘轉(zhuǎn)過頭來,快速地打量著我的這位朋友,遲疑幾秒鐘,轉(zhuǎn)頭過去,未曾說話,眼神里盡是疑惑。我與朋友心知肚明。姑娘大概想說:“你這樣漂亮"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01周末,與朋友小聚。朋友說:“為什么現(xiàn)在的生活,覺得活得無力又無趣?”小而別致的咖啡館,人與人的距離隔得很近,還未等我開口,旁邊桌的姑娘轉(zhuǎn)過頭來,快速地打量著我的這位朋友,遲疑幾秒鐘,轉(zhuǎn)頭過去,未曾說話,眼神里盡是疑惑。我與朋友心知肚明。姑娘大概想說:“你這樣漂亮...
周末,與朋友小聚。
朋友說:“為什么現(xiàn)在的生活,覺得活得無力又無趣?”
小而別致的咖啡館,人與人的距離隔得很近,還未等我開口,旁邊桌的姑娘轉(zhuǎn)過頭來,快速地打量著我的這位朋友,遲疑幾秒鐘,轉(zhuǎn)頭過去,未曾說話,眼神里盡是疑惑。
我與朋友心知肚明。姑娘大概想說:“你這樣漂亮,渾身衣著雖然簡單,但壹看便知是上好的材質(zhì),昂貴的品牌,小桌上,寶馬車的鑰匙隨意放置,大概不是工作好,前途佳,就是有收入不菲的老公寵愛有加。壹句,無力又無趣,好矯情?!?/p>
我與朋友相視壹笑,說:“講壹個故事給你聽?!?/p>
故事的主人公,我們暫且稱她姝。
姝是壹個漂亮的姑娘,從小就生的像個美麗的“瓷娃娃”,是家中的獨女。
父母在肆十歲那年生下她,算是老來得女,歡喜異常。
小只要女兒要求的,父母必定盡力滿足,什么童話書、洋娃娃、漂亮衣服,應有盡有。
姝不僅是父母眼里完美無缺的寶貝,也是鄰里鄰居都喜愛的可人兒。
后來,鄰居搬來了壹家人,有壹個小女孩,叫琳。
琳和姝同歲,沒有姝天生的漂亮模樣,卻性子活潑,多才多藝,經(jīng)常在院子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唱個歌、跳個舞、背個兒歌,惹得大家歡笑不停,琳也賺足了大家的夸獎,順便收獲著壹大捧糖果、或是兩個橘子。
姝又羨慕又懊惱,雖然大家還是夸她漂亮,但顯然更喜歡琳。
更重要的,某天她聽到母親對父親說:“剛搬過來的姑娘,嘴甜人活波,真討人喜歡?!?/p>
在姝的小小世界里,琳像個侵入者,覺得自己的寵愛被分走了許多,她開始纏著媽媽教她唱歌、跳舞。
終于有壹次,她鼓足勇氣在院子里聊天的阿姨們面前唱了壹首歌。
其中壹個阿姨說:“我們姝也會唱歌了,真好!”姝很開心。“不過,好像還是琳唱的更好聽些”,另壹個心直口快的阿姨接著說。姝當場就哭了。
從此,姝開始討厭琳,只要琳喜歡的,她都不喜歡。
不久,兩個小姑娘上學了。琳依舊的活躍、惹人愛,和小伙伴們玩得很開心,而姝,更像壹個傲嬌的公主,美則美矣,總覺得缺了幾分生氣,顯得孤獨難以靠近。
只有姝自己知道,她不是不想與同學靠近,只是內(nèi)心覺得“小伙伴們都會覺得她比我更有趣”,因為不想被比較,更重要的是,不想輸,姝選擇了遠離。
雖然住在同壹個院子里,雖然上學、放學都走同壹條路,但姝和琳,從來都不會壹起走。
因為拒絕了與小伙伴的玩耍嬉鬧,姝有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她喜歡讀書,也喜歡聽老師講課,所以學習成績很好,慢慢地,老師們越來越喜歡她,而琳壹直成績壹般,并且似乎也不太在意,玩玩鬧鬧,很是開心。
在考試上,姝總是能贏過琳,于是,她愈發(fā)喜歡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
姝依舊不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是的,姝早已慢慢忘了,自己是怕輸給琳,才不唱歌不跳舞的,承認不喜歡,總是比承認做不到更容易。
但是,成績可以給她自信,老師喜歡她,同學慢慢也圍著她轉(zhuǎn),她仿佛回到了幼年那個,被父母鄰居寵愛的公主,只是她越來越習慣,守在這個被自己圈定的狹小空間里。
同學約她跳皮筋、她拒絕了,她怕自己跳的不好,被同學說“你只會學習”;
學校合唱團招人,她沒有報名,她怕落選了,面子上掛不住,更何況,她知道,琳壹定會去,壹定比她唱得好;
班上要出新的黑板報,老師問她要不要牽頭做,她想了想,還是拒絕了,萬壹同學覺得她字寫得不好,多丟人。
姝依舊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眼中的學霸,她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己“勝利者”的姿態(tài),只是舞臺越來越小,空間越來越小。
……
故事還沒有講完,朋友接著我的的故事說下去:“再后來,姝考上了好的高中、好的大學,然后畢業(yè),找到好的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收入壹年漲過壹年,因為她知道,這是最讓自己引以為傲的領地,不能丟。但她的生活里,除此,便沒有別的色彩。”
說罷,朋友對我說:“杉,我好像姝?!?/p>
我說:“是的,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都有姝的影子”。
因為太害怕失敗,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己“成功者”的粉色泡泡,抵御了太多可嘗試的新鮮,所以無趣。
因為太渴望掙脫自己的舒適圈,卻又缺乏勇氣,所以顯得無力。
我們每壹人身邊,都有壹個、或許多個“琳”,他們或許是別人家的小孩,或許是那個你永遠沒法超越的同班同學。
在某壹刻,甚至在連他們都不知道的角落,卻輕易挫敗了另外壹個人,壹顆心。
這種挫敗,發(fā)生越早,傷害越大。同時,每個人對挫敗的理解、應對方式也不同。
塞內(nèi)加說:“如何解釋現(xiàn)實世界的意義,要看我們內(nèi)在的詮釋風格和方式?!?/p>
對于姝而言,“失敗是不可接受的,為了避免失敗,我寧愿選擇逃避”,便是她最根深蒂固的信念。也正因為保護的太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里周而復始,安穩(wěn)舒適,成績斐然,卻難免無趣。
阿德勒說:每個人對自己或?qū)θ松慕忉專加幸紓€“觀念”,也就是壹個生活模式或壹個慣性律,會將他牢牢套住,雖然他并不了解這個觀念,也不能分析這個觀點是好是壞,然而這樣的觀念卻會影響他的壹生。
這個觀念,往往在童年就已形成,在初次與這個世界碰撞的時候。
比如,被父母嬌寵的小孩,會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人都應該聽候自己差遣;而被忽略的小孩,以為自己常常做錯事,不值得被愛、被喜歡。
比如,面對失敗,有人認為失敗是生命的壹部分,再正常不過;而有人則以為,失敗意味著不可饒恕,人永遠不能失敗。
對世界不同的詮釋風格,不同的慣性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模式。
以為生命重在經(jīng)歷與探索的人,敢闖敢試,活得鮮活;以為生命重在結果的人,卻往往更加小心翼翼,凡事沒有十足把握絕不開始。
而這種比較、掂量、躍躍欲試又最終后退,壹不小心,擋住了太多精彩,從而讓生活變得愈發(fā)無趣、無力。
所以,如果此刻,你也覺得生活陷在了壹塵不變的循環(huán)里,也許,可以回頭檢視,是哪壹條慣性律把自己帶到了這里,試著小小的打破它,轉(zhuǎn)個彎,換個方向,生活會有趣得多。
原作者名:若杉
轉(zhuǎn)載來源:若杉生活(Rosan_life)
轉(zhuǎn)載原標題:為什么你活得無力又無趣?
授權說明:合作轉(zhuǎn)載